从全国白酒产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川酒、贵酒居于领导地位,苏酒、徽酒、鄂酒为白酒第二军团,正在由地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强势迈进。
在第二军团中,苏酒以洋河的快速崛起为代表,经过准确的品牌定位与精耕细作,洋河的“蓝色经典”风暴正席卷全国;而以古井、口子窖、高炉家酒、迎驾贡酒、皖酒等“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徽酒,则正依靠有效的营销模式和品牌提升策略进攻全国市场。其中,洋河“蓝色经典”的成功,更是给徽酒的品牌提升策略带来了无尽的动力。
然而,在品牌提升的道路上,徽酒“五朵金花”们经过几年的努力,仍收效不大,原因何在?
徽酒的优势与软肋
众所周知, 徽酒的成功是市场定位的成功和营销模式的成功,而非品牌定位的成功。
1.市场定位的成功
徽酒的主流品牌产品普遍定位成中高端品牌,在30元-120元这个价格区间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中国白酒市场,超高端白酒(600元/瓶以上)被“茅五剑”、水井坊、国窖1573、酒鬼酒统霸;高端白酒(150元/瓶-400元/瓶)则被“茅五剑”的系列延伸品牌及汾酒、郎酒所占领。
2.“盘中盘”营销模式操作的成功
自从口子酒开启酒类“盘中盘”获得空前成功后,徽酒“五朵金花”们纷纷跟进,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年销售收入都在10亿元以上。
所谓酒类“盘中盘”,即买断酒店,对目标消费者实施终端拦截。可以说,“盘中盘”对酒类的市场启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竞品的跟进,该模式的效果在不断递减,费用却在逐渐提升,大量蚕食品牌的利润。
而洋河“蓝色经典”的成功,则靠的是 “1+1”模式。第一个“1”是战略上的,是指“品牌定位”;第二个“1”是战术上的,是指“盘中盘”营销。因此说,洋河“蓝色经典”的成功,除了“品牌定位”功不可没外,“盘中盘”营销模式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全行业都盛行“盘中盘”终端买断操作后,徽酒“五朵金花”们抢夺餐饮终端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收益却越来越少。这不仅表现为徽酒“五朵金花”们的销量遭遇瓶颈,还表现为利润率提升的难度加大,品牌力的提高明显不够等方面。这,就是徽酒的软肋。
为应对上述情况,近几年,徽酒也开始进行品牌提升,纷纷重推高端品牌(150元-400元),欲华丽转身。如古井重推“原浆酒”,双轮重推“和谐家”,口子重推“十年窖藏”,迎驾重推“年份酒”……
尽管徽酒加大了品牌提升的力度,但是,其效果仍远不能与洋河“蓝色经典”相比,究竟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