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卖店模式---未来五年,做酒唯一可出奇迹的模式
去年开始名酒专卖店真的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越来越多的地方酒开始使用专卖店模式,在白酒行业几年时间,经历终端战略和后备箱战略两大颠覆式变革后,似乎再也找不到新的可以值得忽悠的理由,专卖店自然就成了一个救命法宝,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他现在怎么卖酒合算,我也说开专卖店,但是这个东西有个比喻,就是不管人怎么活怎么死,但是死的结果都是一样---------就是灵魂离开肉体。
写这个方面的东西,实在是只想抒发一下琢磨了几年的调调,里面有提到的目标都是比喻,没有其他的意思,中国人喜欢联想的多,喜欢琢磨的人多,我也喜欢琢磨,但仅仅是琢磨事情,不琢磨人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先郑重说明:如有雷同纯属偶然,切勿对号入座!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在《中国酒》杂志,发表过一个文章,里面提到:在3—5年内,中国白酒市场销售模式要有重大改变,以夫妻店为主的便民店式的烟酒店,将成为一种新通路,权且叫第四通路,专卖店模式将作为推广品牌的重要模式-------,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有几个自认为专家的记者还和我做过激烈的争论,结果今天已经出现了,争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朋友,当时很重视这个,03年底就开始着手开这样类似的店,今天已经成规模了--------
国内白酒比较早而且有规模的专卖地是茅台和五粮液,当时为什么开,没有研究过,但是今天实实在在的影响是,要再想开一个这样的店,除了代价很大外,拿到名额已经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这两个巨头的专卖店给酒业带来什么影响?真正的影响应该给白酒提供了一个思路,在销售体系的变革中,给了一些人找北的理由。
专卖店经营现象怎么形成的?
在经过几年“决胜终端”的狂躁后,多数死去的先驱给后人写下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活着的人开始从决胜中突围,终究没有发现更好的方式,毕竟白酒是一个冲动性产品,所谓的品牌要一个大环境的维持,长久性品牌力形成的代价很大,在饱受终端之苦后,另类终端就成了一个过度方式,不是卖酒的人人都能开酒店,但是几乎卖酒的都能开商店,于是专卖店就成了。
在当年决胜终端的时代,为什么终端会被作为一个重点攻坚的堡垒?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变迁!在终端被重视之前,作为终端的酒店商场一直都存在,酒水供应渠道却是从传统的通路渠道配送,同时操作价格差很低,人们对酒的认知,还是从传统名牌和广告中获得,实际上当时的终端是一个空白点,也就是销售故事上那个不穿鞋子的非洲人,当时的社会发展上,下岗问题刚刚缓解,被人们接受,改革开放初步成果已经显出,人们从单纯简单的吃饱吃好,向好吃过度,在酒店吃饭忽然在现场受到视觉冲击,或者礼品诱惑,形成购买冲动的几率很大,尤其是那个时候所谓经常去饭店消费的主流人群,还没有自带酒水,或者选择酒水的习惯,在这个时候,忽然出现规模化的促销女郎,出现大批量的送酒,出现稀奇古怪的礼品,吸引力是足够的,同时那个时候终端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对白酒环节也很模糊。
随着大家一窝蜂的抢占终端,不仅仅是唤醒消费,更快唤醒的是终端,都是做生意,对商机的感觉谁都不会少,很快终端的费用大大增加,不仅仅是进去的费用,沉淀的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同时因为很多人挤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竞争的残酷唤出的哀叹,就是:不做终端是等死,做终端是找死。
这个时候出现了所谓“拦截终端”的方式,这个方式的形成的原因 ,还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变迁!在终端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这个时代,社会成了什么样子?汽车开始逐步普及,国家鼓励消费,假日经济,节日经济等现象迭出,频繁出入酒店的已经不仅仅是主流人群,白酒行业很多操作成了公开的秘密,自带酒水现象开始频繁出现,这个时候后备箱战略应声而起。
在这个两个大的阶段交替中,在酒店和超市中产生了空挡,喝酒在酒店的多,但是买酒的大都不去酒店,而为了买酒专门到超市又很不方便,在日常的消费中,对酒价值的选择也开始上涨,平时遍布大街小巷的杂货铺,都可以随着地段的原因,中高档酒的销售明显增加,尤其是出现大量因为靠烟草盈利而需要拿酒做匹配品种的名烟酒店,这个环节的出现快速形成了一个具备地域冲击的新销售环节,但是因为这类店里产品信任度迅速降低,需要提升信任度就是依靠品牌支撑,专卖在这个形势下成为最好的借助模式。
现在专卖店经营的弊端
专卖店-----有概念店、模范店、旗舰店和一般的加盟专卖店,顾名思义乃专门经营某种商品或某个品牌商品的商店。它的存在与繁荣并不具有悠久的历史,掐指算来也不过十多年左右的光景。本来所谓的专卖店,是指以品牌为中心的“四位一体”销售模式.这无论是在价格、售前、售后服务,还是在配件供应和维修上都能体现公平、公正、周到的服务,而且在用户消费过程中亦能享受到“品牌服务”的优惠等。其他行业的专卖店已经运作很多年,而且规范性体系性日渐完善,这个形式拿到白酒行业来,本来有几大功能:
1、 招牌本身就是户外广告。
2、 便于在客户中集中推广品牌和加深消费记忆度
3、 易于提高自身品牌形象
4、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有效阻击竞争者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功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反而出现了很多弊端,比较突出的弊端是:
1、 价格倒挂丧失普遍吸引力
因为专门仅仅是被借用的模式,不是唯一模式,所以在市场机构的分配中,专卖店也仅仅作为一个形式而已,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专卖店的价格即使统一,但是普遍高于市场价格,这样除了相信专卖的消费和关系客户的消费,对普遍性购买没有吸引力,专卖毕竟不是专门卖给个别人的,那样的话他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了。
2、 人员素质不高
作为专卖店的店员,本来首先是一个产品讲师,然后是一个体验者,然后才是销售者,但是在白酒行业专卖中,很多仅仅是一个拿货收钱者,对于产品特点认知不够,也没有细致讲解和认识,甚至对品牌文化、酿造工艺一无所知,这样难免减少了产品附带的总价值。
3、 只有专卖店的形式,没有专卖店的实质内容
专卖店的形成本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突出服务,但是现在的白酒专卖店这个方面的突出远远不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卖酒而已,也是仅此而已,别人有的可能也有,别人没有的更是没有,这样除了专卖的牌子外,根本没有办法区分和普通名烟酒的区别,就很难形成气候。而且专卖店本来在选址装修等问题上很是讲究的,但是为了使用这个模式,很多专卖店就是拿了一份统一图纸,自己做出样子来而已,对于真正专卖需要的理念、培训、系统,有的连纸上都没有停留。
4、 多元品种的经营缺乏重点
在一个专卖店里,多层次价格产品混淆在一起,没有主推的模式,也可能因为有人把专卖当成自己过终端瘾的手段,即要有各种随时能卖的货,所以对进入产品没有选择,也因为厂方对专卖店的政策出入,单纯开专卖店的面临巨大的经营费用压力,所以饥不择食。
5、 掺假产品时有出现公信力不绝对
因为价格倒挂,名牌产品利润低等等原因,很多专卖店里时常出现仿冒产品,因为有专卖外衣的掩护,被识破的几率小很多,但是随着媒体对这类事情的报道,信任度也大大降低,我见过在专卖店里买1箱茅台,一瓶瓶检查的事情,专卖店公信力一旦丧失,就和一般商店没有什么区别了。
6、 对销售半径和销售方向没有规划
也可能现在房子不好找,开店后的销售范围没有规划,除了坐等附近主动上门来的客户外,利用关系到处出击,和普通销售方式相比,就是把办公室由市场搬到门面而已,重要的还是在自己不是唯一专卖的情况下。
还有一些弊端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弊端会导致专卖店引火烧身,把一个现代模式做成了普通竞争模式,一旦被其他类似商店模仿普及后,经营会更难,这个模仿不是不可能,仅仅区别在是只打主品牌,还是连副品牌一起打到招牌上而已。
7、 受挂羊头卖狗肉的影响
遍地开花的带五粮液茅台标志和名称的名言名酒店,混淆了专卖店的形象。
未来专卖店做大的几个重点
专卖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健全的销售方式,只是用在白酒行业还需要完善,大到汽车,小到石头,都在用专卖形式,而这个专卖模式实际上被麦当劳已经演绎到极致,因为有专门对口的教育模式。
在近几年内专卖店模式在白酒行业会继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除了按图索骥般参考其它专卖模式,我觉得应该有几个重点方向值得注意,注意了可能会创造行的形成新的模式,并加速扩张。
1、 捆绑式联合
现在的模式基本还是限于加盟模式,而对于新生品牌的专卖,厂方本身在政策上向捆绑式倾斜就会大大加速开店速度,和推动速度,也可以因此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2、 子公司式阶梯复制
在一定范围内,像经销制一样,让专卖店分管子公司店,可能是未来重要的一环。
3、 跨行业组合方式
不是因为专卖店是为卖酒开的,就仅仅用来卖酒,生意上可以组合的方式很多,现在已经过了纯粹各挣各的钱的时代,既然利益是统一的,那么组合就是多样的,就像泸州的经销商在股票上大赚一把一样。
4、 体验式
酒是让人喝的,这个道理在终端时代已经深入人心,到了专卖时代,酒就是让人体验的,这种体验在国外的专卖很流行,在白酒专卖里借鉴,一样是最佳推销的一种。
5、 训练式渗透
专卖店的维护和服务功能,应该体现到专业上,这个专业不仅仅是在自己店里向别人卖酒,也包括为买酒的人提供专业的训练,这种训练所产生的功效,是对自己销售的深加速。
受篇幅限制,这几个重点方向的具体方法不能展开说,想更多了解的以后看我的博客吧。
专卖店方式的经营不管是真是假,已经形成了趋势是肯定的,现在白酒还是不能轻易改变先招商后推广的规则,那么常规招商中已经很难碰到大单,只能撞运气了。善用专卖店模式能改变目前推广的方式,河南源通公司的蒋文就是个成功的例子,他去年在河南运作五粮液系列产品,成功招商就是运用专卖店模式。现在招商省级300万都算大单了,而蒋文别出心裁的招商模式,打出终端前移的理论,使用专卖加盟的方法,推出的标准却是地级市起步300万,县级起步30--60万,而且按照这个标准迅速在河南启动,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标准完成的招商,而且还迅速创建了几个样板市场,几个月时间,就把河南做成这个酒的重点市场,这个就是专卖模式应用的典范。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模式的运用是每个经销商在未来必须要明白的,而且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性方法的出台,走在别人的前面是必须的,不是开店在前,而是规范和创新在前,这个“前”会直接关联到“钱”。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关注专卖模式是做强竞争的必然。
专卖店模式正在红火中涨大,膨胀的速度让人吃惊,但是按现在的弊端看,除了经营费用增高外,真正利润的高速增长却没有体现在店中,也可能过几年会套用一个说法:不开店是等死,开了店是找死。
模式和方法不完善,就像女人生孩子的时候一样,疼的死去活来,但是必须生,好在这个疼只是阵痛,还是为了幸福和伟大的阵疼,过去了留下的都是幸福,而专卖模式运用不好,这个阵痛就一直会伴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