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饭局也越来越多,有车族也越来越多。“无车不富”、“无酒不欢”,两者碰撞出“火花”——酒后驾车。
近年来,酒后驾车逐渐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马路杀手。
杭州保时捷酒后肇事案、黑龙江路虎夜市连撞26人案、南京岔路口地区酒后驾车连撞9人5人死亡案……2009年上半年,仅北京市,酒驾致死事故已发生81起,导致97人丧生。
“酒后驾车”猛于虎,不能再坐视不管。在很多人看来,酒后驾车属于顽疾,很难根除,要驾驶员“谈酒色变”也非易事。但是,随着酒后驾车愈演愈烈,相关部门不断下猛药,的确让不少驾驶员“谈酒色变”。
从 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酒后驾驶者严惩不贷: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
浙江省甚至出台了“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认定为自首”的政策。
无酒不欢,中国是白酒文化盛行的国度。从古代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到今天在酒桌上以酒量、酒品衡量人们的品行,白酒文化一直都在中globrand.com国占有相当的份量。不过,中国千年来积淀的白酒文化,终于要在驾车文化面前缴械了。
“风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对酒后驾车退避三尺。在酒桌上,人们的寒暄语逐渐变成“开车了吗?”,“今天能喝酒吗?”开车的人不会喝酒,逐渐成为酒桌上的趋势,也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约定。如果两个人喝酒,一个人驾车,另一个人自己喝肯定就没滋味,可能就会做罢;几个人一起喝酒,如果有一半人驾车,恐怕另一半人也喝不尽兴。
浓重的白酒文化被驾车文化所稀释,文化冲突背后是酒类产业链的利益波动。
对酒后驾车重罚的措施,抑制了开车族消费白酒的需求,一些以白酒为主要赢利点的餐饮业,在利润上可能会大打折扣。而且,鉴于产业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恐怕上游的白酒行业也会受到冲击。
最近一段时间,白酒行业提价的呼声也很高,已经招致消费者不满。现在又有驾车文化来搅局,那么,这些提价的企业就是顶风作案了,劝其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