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收到一封“恩人”酒寻求合作的邮件。仔细看了邮件之后,笔者对“寻求合作者”发自内心的佩服:一是佩服他的恒心;二是佩服他的勇气;三是佩服他的激情。
说恒心:他历经8年注册成功的商标“恩人”,已经与国内某白酒巨头企业达成全国(全球)开发合作意向,现转向寻找投资合作伙伴工作。
说勇气:白酒行业竞争如此激烈,他竟敢奋不顾身地进入。
说激情:看看他的豪情——“资本有限,但苦练多年的营销策划、整合推广及一线商战经验等,史玉柱能做到的,吴向东能做到的,我如果做不到,将遗憾终生甚至于愧对人生。我进入酒业不同于他人,准备了8年:找市场,找控制市场的文化,再找浓缩文化的商标,再找有强大母品牌的合作厂家。万事俱备,现在只需资本的介入。”
他设计的大致过程:首先把与国内白酒巨头企业的合作平台搭建起来,恩人酒造出来,运营团队稳定下来,然后引入“风投”大干快上,目标是实现恩人酒发行股票上市。
看得出来,他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深思熟虑的。但问题是,“恩人”酒和黄金酒不可类比。
下面,笔者仅从策略层面谈谈个人看法,权当是对问题的分析,绝对没有低估和诋毁“恩人”酒的意思。
黄金酒传承了史玉柱的脑白金模式,先进行严格的市场测试,再由慢到快,高举高打,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送礼的保健酒。其核心还是送礼。
尽管“恩人”酒也可以用来送礼,但并不具备产品的功能支持:即黄金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有保健作用的;而“恩人”酒却没有这样的功能。可能与“恩人”酒联姻的这家白酒巨头企业会为该酒起到品牌背书的作用,但“恩人”酒其他的附加值却很低。
说到金六福,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金六福不纠缠于产品的功能,只塑造了一个“喜庆”酒的定位。这或许与“恩人”酒打造“恩人”文化有某种相通的地方,但“恩人”酒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软肋,即:感恩和喜庆的文化心理是不一样的。毕竟,喜庆讲究“氛围”,感恩讲究的是“附加值”,也就是说,“恩人”酒缺少一个“感恩”的“支撑”和“理由”。
从资料上看,有将“恩人”酒定位于送礼的迹象,这无疑使“恩人”酒丧失了绝大多数的竞争优势。看得出来,目前,“恩人”的定位还有些摇摆和混乱。
商业模式欠清晰
从现有信息看,仅有一个策划(商标)就想吸引投资,难度很大。
第一,这仅仅是一个商标,而不是品牌或品牌资产。
第二,仅仅有一个设想或豪言。有勇气和激情是好的,但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很难打动投资人。
第三,投资方权益不明,是参股,参与决策,还是仅仅为投资,抑或是不参与决策和管理经营?如果参与管理,又如何进行分工和合作?这是公司成立初期就必须考虑到的,否则很难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