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由于白酒企业对工艺、品牌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企业的独特酿造技艺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茅台、四川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北京红星二锅头、北京顺鑫牛栏山、河北承德板城烧锅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北承德山庄老酒、辽宁沈阳老龙口酒、山西朔州市梨花春、吉林通化大泉源酒、河南宝丰酒、四川宜宾五粮液、成都水井坊酒、绵竹剑南春酒、四川古蔺郎酒、四川射洪沱牌酒,作为白酒行业中的代表均榜上有名。
他们有的是以“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进入非遗名录,有的是以“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进入非遗名录,有的是以“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当白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擦出火花时,一个问题也应运而生:白酒应该如何打好“非遗”这张牌?
其实,“非遗”不仅是品牌体系当中一个技术层面的卖点,更是品牌价值与资产的有效组成部分,是有效的品牌背书。它在提升白酒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在生产层面保护和传承了工艺的优秀基因,并在市场层面提升和传承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对白酒企业来说,关键是如何让“非遗”落地,如何营销好“非遗”,以及如何发挥“非遗”的魅力?
让“非遗”落地
由于白酒的“非遗”部分主要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技艺,这些都是数百年来历代酿造匠师智慧的结晶,很多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将这些“非遗”落地。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是传承人的宣传与培育,也可以是工艺和技艺的标准制订或宣传推广,还可以把“非遗”产品贴标销售。
如牛栏山在打“非遗”牌过程中就高度重视“人”的作用,积极保护和培养代表性传承人。从2000年开始,牛栏山酒厂就组织专人寻访酿酒老工人、老技师,对他们谈话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建档收藏,并加以研究分析。充分发挥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传帮带”的作用,并于2007年8月19日举办了誉满京城的“京城酒脉、百载传承”的拜师大会,使传承形式由历史的民间个体身传心授变成企业制度化的师传模式,并最终形成一条牢固而完整的“人才传承链”,从“人”的角度实现了对工艺的保护,更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营销“非遗”
对于白酒品牌来说,需要在营销过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程中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因为中国白酒本身就具有悠久、丰富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造就了中国白酒的精良工艺、博大内涵,而“非遗”的推出就适时强化了对其的保护。
一个白酒品牌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有其漫长而曲折的经历,这种经历本身就是品牌的独特魅力所在。对企业来说,要善于传播和营销“非遗”的魅力,要让消费者参与和体会“非遗”的魅力,让其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可以打动消费者的号召力。
作为白酒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旅游营销,通过工业旅游的方式将“非遗”展示出来,并以此提升品牌竞争力;二是公益营销,主要是倡导全社会对“非遗”的保护,并宣传“非遗”,传承“非遗”,如:可以参与“非遗”节,也可以嫁接相关文化活动等等。通过对“非遗”的营销,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感性认识升级为理性认识,用工艺上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成就其品牌优势,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深厚的感情基础,进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充分、更具体的购买理由。
总之,白酒的竞争已全面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而“非遗”增强了白酒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了品牌区隔,因此,对于白酒企业来说,只有让“非遗”落地并营销“非遗”,方能更好地展示出品牌的魅力,提升品牌的市场号召力,以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
ahwhm888@hotmail.com。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