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上市,主题陈列必不可少。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重视主题陈列,甚至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考虑在内。
但企业可能没有想到,精心策划的主题陈列很可能因为POP错位,而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POP,系Point Of Purchase的缩写,意为“卖点广告”,即向顾客推销产品卖点时的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引顾客进店POP
在终端外张贴品牌故事/新品上架/季末清仓等POP,可在心理上减轻顾客的进店压力,配合招牌、条幅、横幅等宣传手段,可有效提升进店率。
2.新品POP
新品优先陈列,POP书写厂家/商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品名称/Logo/价格,卖点突出,文字简洁,整体效果醒目舒适,意图明确,会显著提升销售总额与客单价。
3.顾客利益点POP
客流高峰期,销售人员即便“接一待二照顾三”也忙不过来。用POP展示产品卖点,可适当缓解销售压力。如POP写上“简约不简单”“本周销量排行第一”等。
4.推荐POP
库存过大,POP标明“经理推荐”;销售不畅需调整陈列位,POP可标明顾客利益点;仅余尾单,POP应标明“倍受欢迎,限购一件”。
5.带价格POP
低端顾客适应“超值精选,价格**元”POP;“988元买全3件套”POP,则是直接帮助顾客做预算。
6.买赠POP
如“满**元,赠时尚手表一块,市值358元”POP,以高档产品买赠推广,提升中档顾客的消费级别。
7.处理品POP
针对想买而买不起的顾客,可在正柜以外相对独立的区域搞促销。如“断色断码,12元起价”POP,配合促销人员、广播等工具,对抛售极为有利。
8.售罄/替代品POP
畅销商品断档或停产会影响商家收益。在断档商品陈列位设计“售罄,5日内到货/替代品”POP,对进店顾客是一个补偿。
9.服务POP
“买不买不要紧,请您试试看! ”之类的POP,对淡化顾客讨价要求,以及提升品牌形象有极佳的助推作用。
需提及的是,所有商品全挂POP不如不挂,应适可而止。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