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6月22日专电(记者张琴)重庆通过五个方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重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五个方面包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括:一是扎实推进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共发掘整理属于保护范围的语言文字、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达10余个大类、3000余小项。
二是国家、市、县三级名录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成功申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第一批市级项目62项,区县级项目918项。
三是传承工作有序推进,下发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在重庆文理学院挂牌成立了文化遗产学院。重庆市现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名,重庆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6名。
四是科研工作初见成效,重庆编制的《接龙吹打乐》和《接龙傩戏》两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文本得到文化部肯定并作为全国申报范本予以推广。重庆通过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出了《接龙吹打乐》《川江号子》及《巴渝民俗戏剧研究》《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系列专著。
五是社会影响日渐扩大,从2006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及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故事”--“重庆祥云小屋”专题展示活动等。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