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与另一个苹果交换,双方各得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则双方各得两种思想。所以我想,我的想法如果适合你,你可以借鉴;如果不适合你,那我们可以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执行力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因为个人的执行力,会被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所左右,会被组织执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行力系统的管理能力所引导,所以,本文不作探讨。
我认为,既然现在有那么多人在研究执行力,争议执行力,充分说明“执行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执行力的 :“我宁愿要三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也不要三流的执行、一流的战略。”这句话我很赞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对执行力的迫切需求。而企业要想提高执行力,则必须要找到会影响执行力的根源因素,并在根源因素上多下功夫。那么,影响执行力的根源因素都有哪些呢?
因素一:文化根源
文化或者说是企业文化、团队理念,是企业执行的前提。文化具有统一性、号召性,主要解决员工为什么要跟着你干,以及为什么要执行你的理念等等一些思想上的问题。员工在执行某个战略或某件事情时,他首先会搞清楚这些问题。因为执行就意味着付出,就意味着牺牲,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得到。
毛泽东时代有个理念叫“打土豪分田地”,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百姓为什么要跟着他打?百姓为什么要为这个理念付出?这是百姓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因为能分到田地,因为打败土豪就能成为主人。所以,百姓愿意付出。同时,百姓在执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战略过程中,每个人的执行力都很强,经常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且大家均以团队利益为最高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将生死置之度外;有的百姓牺牲的是亲情,甚至是生命;有的百姓则改变了自身的惰性和自私行为,永远保持着一种巅峰状态。那么,目标呢?自然是得到一份田地。而这,与毛泽东团结百姓的理念具有一致性。
因素二:惰性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但这五千年的文化延续不是民主的,而是由帝王制、世袭制发展过来的惰性文化。中国文化有多深,惰性文化就有多深。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惰性文化呢?笔者认为,企业要想规避这种惰性文化,就得在自己的企业或组织中建立一种人人都想追求的企业文化,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种精神和价值观的存在与否正是企业执行力的成败与否。凡是优秀的企业,其执行力都很强;同理,凡是执行力强的企业,其企业文化都很好,且都是积极的。
其实,好的企业文化是保障执行力的前提。大组织有大文化,小组织有小文化,中国人有个特点:大多数人都不想付出却都想得到,大多数人都有惰性但都想改变,而且往好的方向去改变。企业文化就是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要聚集一群想种地的人,那就学毛泽东的“打土豪分田地”;如果你想聚集一群行侠仗义的人,那就学宋江的“替天行道”;如果你想聚集一群做生意的人,那就学马云的“让天下的生意不再难做”。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执行力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因为员工不清楚老板要做什么;不清楚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付出;也回答不了我何时才能够得到我想要的;等等。如果我们给员工肯定的答案太少,如果我们都没有号召员工的理由,如果我们都没有战胜惰性和战胜自私的企业文化,请问,我们的执行力能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