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许志军:从一夜成名到亿万财富(1)
来源:  2015-12-21 08:46 作者:

  2009年4月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上,一个100平方的展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位充分显示了企业的实力,当展位的主人公许志军一出现,前来洽谈业务的人都惊诧了,因为他只有27岁,年纪轻轻就掌管一家年销售额3.8亿元的水果配送公司,他的创业经历被业内人士喻为一个传奇。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傅秀泉曾指出:果品配送方面有个质的变化,就是由过去传统的经营方式,从批发市场发展到由配送直接到终端市场,就是超市。

  许志军在这个变化中抓住了机会,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许志军:从一夜成名到亿万财富

  走险棋

  15岁入行,22岁搞配送,不到5年时间,就把水果配送到102家超市。许志军是怎么出奇兵、走险棋,在未到而立之年,就成为业界一匹黑马呢?

  许志军是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从爷爷辈开始就从事水果生意,爷爷去世后,由父亲接管了家族企业,5个姑姑跟着父亲一起打拼,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经营水果的家族企业,在漳州水果界已经颇具名声。本来父亲对这个家族的长子寄予了厚望,可许志军偏偏不爱上学,15岁小学毕业后,就被父亲派到山东去收苹果。

  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花季年华,可许志军却已经开始饱尝成年人的艰辛,就这样历练了3年的时间,他也逐渐掌握水果行业里赚钱的门道,并有了一显身手的冲动。2000年,刚满18岁的许志军,就做出一件让长辈们心惊胆战的事情。当时的苹果运输大多采用汽车或火车,许志军在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得知还有另外一种运输方式——船。

  既然船的运输成本是最低的,那为什么没有人用船来运苹果呢?别人一点拨许志军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船的量很大,要卖出去很有一点难度;二是船的运输时间比汽车要慢好几天,水果有保鲜期,从资金角度、风险角度和收购角度都有极大的压力。

  也正是压力太大,用船运苹果在漳州史无前例。可许志军偏偏往反里想,如果船运能成功,那就意味着1斤苹果的成本能比汽运便宜4毛钱,如果量大那利润让他自己都感到震惊!

  背着家人,他开始走出第一步险棋。2000年10月,许志军用父亲在山东收苹果十几年来积累的信用,赊欠了350吨、价值100万元的苹果,从离烟台最近的青岛港悄悄地发往厦门。

  350吨的苹果,就是漳州所有的商贩都卖他的苹果,也要7天才能卖完。

  10月22日一大早,正在忙着卖水果的二姑接到许志军突如其来的电话,说350吨苹果已经抵达厦门港,这消息让二姑大吃一惊。

  看着卸载在码头上一柜又一柜的苹果,父亲后背直冒冷汗,这么多的货到底该怎么卖?

  就算赔了钱,年轻人买个教训也是好,这个家族的人在这样宽慰自己的时候,码头上却又是卸货又是装车,到了第5天,350吨的苹果全部都拉完了。原来,许志军把苹果兵分三路,漳州100多吨,泉州100多吨,厦门100多吨,拉到三个地方去做降价销售。     

  许志军把苹果定价每斤比别人低2毛钱,因为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350吨苹果5天时间就卖完了,赚了几十万元。

  因为这件事,许志军在当地一夜成名。

[1] [2]

编辑:李蔚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