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酒企掘金农村市场之浅见
来源:  2015-12-21 08:46 作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近13亿人口中,农村占了72%,因此,农村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近几年,随着免除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等多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伴随着农村购买力的逐渐增强,农村居民对于烟酒、化妆品、家电等产品的消费量与产品档次必然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的酒类企业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并藉此提高经济效益,则是值得企业领导们思考的问题。

  农村消费三大变化

  笔者认为,要开发农村酒类市场,企业家们应首先对农村市场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及行为进行简要的了解及分析。与城市市场相比,我国农村市场虽然注重名牌观念,但更具有其独特的消费特征。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我国农村消费存在以下新的变化:

  第一,平均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0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46.2%。这一系数表明,尽管我国农村部分地区仍未彻底消除贫困,但按照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标准加以衡量,我国农村就其整体而言,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

  第二,消费结构与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生活质量与要求正逐步提高。

  据有关数据统计,尽管在我国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结构中,“吃”仍为第一序列,但其消费质量已由粮食为主,转变为油、肉、蛋、奶、水果、蔬菜多结构并存,且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交通、医疗、保健、家电”等项目比例较以前提高很多。尤其我国东部及中西部地区,手机、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进入了农户家庭。

  第三,住房面积与质量增加。

  京、冀、苏、浙等多个地区,甚至出现了高质量的村统一规划、兴建的现代农村住房。

  当然,作为企业领导,要开发农村市场也应考虑到,农村地区间消费差距仍很大,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消费环境相对较差等多种不利因素。

  农村消费四大特点

  我们如果要打开农村酒类消费市场,必然需要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特点进行必要的了解。依据我们掌握的分析材料,农村居民消费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于受自身文化条件限制,对许多稍显深奥的知识,如外文、繁体中文等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

  第二,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屡禁不止,对产品信任度普遍不高。

  第三,淳朴的本性加之空间与条件限制,农村居民对“口碑效应”信任度颇高。

  第四,攀比心理相对严重。

  六招打通农村市场

  依据以上特点,笔者认为,酒企要想打通农村市场,应在以下方面做文章:

  第一,产品名称。

  如果酒企要开发农村市场,最好先给酒起个适合农村居民口味的名称。俗话说,名正则言顺。产品要想在农村市场上生根、发芽,其名称最好适合农村居民的审美观。如此,企业的产品才能在形象上长期占据一个有力的高度。这一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

  第二,注重产品质量。

  “人言可畏”这句话,放到相对闭塞的农村环境下,更是企业的至理名言。

  第三,依据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特点,有效利用媒体传播资源。

  与经常接触影视、电子网络、纸媒的城市人口不同,农村居民由于条件限制,有其具备农村特征的媒体资源。除口碑以外,卖店门楣、墙体、小报、广播等这些媒体,对于农村居民具备非常强劲的说服力。遥想当年,“三株口服液”成功打开农村市场,就是依靠这些媒体进入农村千家万户的。

  第四,产品符合农村居民消费习惯。

  如河南金星啤酒集团,针对部分农民不习惯啤酒的苦味而开发的8度“金星爽啤”,以其淡爽的口味、适中的酒度和低廉的价格,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第五,抓住消费高峰,推出促销活动。

  传统节日、地方民俗节日、法定节日、红白喜事是农村酒类消费品的高峰。若充分利用好这些特殊时节,推出适宜的打折、促销等策略,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第六,促销手段丰富、实际。

  在酒类产品促销过程中,不同的赠品,对农村居民具有不同的诱惑力。如很多农村居民消费者消费酒类产品,很多是在与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刻。而酒后打扑克,则是农村打发欢聚时间的一种常见方式。如果我们随产品赠送印刷精美的扑克牌,应该会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

  以上只是笔者对农村酒类市场的浅显看法,难免偏误,仅供参考。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法,电子邮件:wgc@yudan.com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