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植入式营销,大家可能会想到《丑女无敌》、《非诚勿扰》,以及2009年春晚节目中出现的多种广告。
实际上,植入式营销,就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的各种内容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产品及其品牌留下印象,进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因此,植入式营销,也称作“隐性广告”或“软广告”。
需要提及的是,植入式营销不仅可运用于电影、电视中,还可以运用于各种媒介,如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等。本文中,笔者想推荐企业的“植入”介质,则是长期在国内销售火爆的——彩票。
2009年4月24日,财政部公布了一季度中国彩票销售数字:全国累计销售彩票278.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65亿元,增长14.2%。如此庞大的数字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营销资源。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下探讨。
彩票植入式营销的可能性分析
第一,278亿元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据2006年广西购买彩票的结果推算,全国13亿人中,周均购彩一次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经常性彩民约7000万人。以此推算,2009年,中国的彩民数量保守估计也得上亿人。如此巨大的营销空间留给企业的营销机会可想而知。
第二, 彩票是一个经常性的平台和传播媒介,与电视、报纸等媒介一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彩票比电视剧、电影更具备植入营销的优势。因为,人在看过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之后,很少会重复再看,而彩票却每天都有。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借助彩票的植入式营销存在着可能性与可行性。
彩民的细分
为了帮助企业通过彩票进行有效的产品宣传,笔者试图把彩民进行一下细分。
1.理性购买者
这些人经济上有一定的实力,无论是3D还是和值或者别的玩法,只要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就不惜投注千元甚至上万元,因为投注额度大,中奖的几率就高。
2.偶尔购买者
这些人在家庭中没有经济支配权,对中奖也不报任何希望,只是想碰一碰运气,随机购买一注或几注。对这样的彩民,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熟视无睹。
3.隐性购彩者
这些人不善于与大家交流,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多是怀揣自己预先编好的号码递到销售员面前,打出了票就走。随便有人窥见了他的号码,就会满脸的不痛快。
彩民大致可分为以上几种类型,企业在进行植入营销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一个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