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寒冬中,企业最需要什么?
我认为,毅力很重要,体现在企业身上,就是对品质的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信心很重要,体现在市场中,就是对营销的创新提升,以智制胜;而消费者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金融危机袭来,社会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低迷。酒企要想渡过难关就必须刺激市场,营造品牌氛围,激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那么,这对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反哺社会,通过企业长期积极地开展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社会公益活动以凝聚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将爱心、公益、诚信融入品牌的血脉当中。伴随这个过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这是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来的社会实践所总结到的。
通过反哺社会所换得的这份支持,并不是简单的付出与回报;它是企业与消费者通过长期的深度沟通建立起来的,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企业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帮助消费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自然会带动促进这一方经济的稳定,也就推动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反过来,消费者也会对公益形象突出、甚至给予自己直接生活帮助的企业及品牌报以深厚感情,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以购买产品的方式进行回报,或广泛传播企业品牌,有效提升品牌美誉度。
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信任、理解、支持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不会受一时一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有可能转化为一种稳定、可靠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这种以情感为根基的竞争力是其他品牌难以撼动的。
多年来,古贝春公司就是这样一个积极反哺社会、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良好口碑和崇高声誉的企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我们眼光所到、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企业服务社会的行动几乎是无微不至,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古贝春很“细心”。
2003年春夏之交,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公司筹集了白酒、高氧水、口罩、雨伞等50多万元的慰问品,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亲自带队,慰问了山东的德州、滨州、济南、潍坊、泰安、聊城、菏泽和河北衡水等8个地市的数百个“防非”检查站,沿途受到热烈欢迎,各地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公司的义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古贝春公司第一时间捐出10万元现金。在了解到灾区人民和参与救援的战士、志愿者吃住都非常困难时,再次向灾区捐赠了价值300余万元的高氧水,以缓解灾区人民吃水难的问题。公司的义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即便在平时,古贝春公司也恪尽社会责任,用心呵护、造福一方人民。
自2003年9月份开始,公司多次设立古贝春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使120余名学生顺利进入高等学府就读,还先后两次出资与山东省轻工学院联合,招收农村高考落榜生进入该院深造,并减免学杂费。同时,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公司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
古贝春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和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同时,社会和人民群众也在用心呵护和支持古贝春的发展。当古贝春遇到困难时,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消费者更是以极高的忠诚度和信任度维护着古贝春。即便是在严重的金融危机下,公司的销售额也是不减反增,市场不断扩大。这足以说明,企业只要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就如大树植根于沃土,永远根深叶茂,这就是营销学中的口碑效应。
尽管口碑具有很大的效用,但口碑营销在过去却很少被人提及,为什么现在要将口碑效应提升到“口碑营销”的高度呢?这是因为在网络经济下,口碑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利用的是人际传播渠道,富有活力,便于记忆,因而对消费者影响较大。
口碑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同传统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一样,都是针对具体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的创新策略。在各企业广告战、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需要在扎扎实实抓好“酒香”的同时,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人际沟通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广泛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口碑,以抓住消费者的心。
【作者系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