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必有洞天
品牌有两种:一种是理性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少、高科技含量的大小,决定了它的价值。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理念和文化,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
另一种是感性品牌,也追求高科技含量,但其作用为辅,文化的含金量大小成为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力量。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前者的关键,那么,文化的开发、整合与创新则是感性品牌的重中之重。
酒这种东西,也属于感性品牌。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为策划人提供了一个广泛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
基于这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与生俱来的热情,笔者历时数年,以古今中外的优秀策划理论为依托,大胆创新,终于完成了《汾酒——千手观音计划书》。
画龙点睛,聚集中国千年国风
事实上,在清香的背后,有着强大且意想不到的东西,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我在国际上发现一种空缺,找到了一种话语权。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其中有三大已经衰落了,独独中华文明历五千年而不绝?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决是什么?
他回答了两点:其一,中国文化不是远征的文化;其二,中国文化不搞单边主义,不搞恐怖主义。
他只说了两点。笔者认为,最本质的原因,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优势和特征在于:其一,易经文化是源头,清香文化是活水;其二,灵感文化是红花,清香文化是绿叶。
翻开历史,巍魏然香乎,令人叹为闻之!
易经主张:正本清源,求“天人合一”。
中医主张:清淡中和,贵“正心调性”。
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崇“修心炼性”。
佛家主张:清净无欲,倡“明心见性”。
儒家主张:清雅无争,尚“存心养性”。
一代代中国人也用非凡的举动见证着这些思想的伟大。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无欲则刚”;一身智慧的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要精准地定位这些思想的精髓,最恰如其分、名正言顺的,恐怕非清香文化莫属了。或许,这正是历代先贤先哲们对清香文化的不同品味或不同解读吧。也正是由于这些主流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直追求家风清正、国风清正,一直以清正立家、清正立才、清正立国。
高度决定视野。那么,汾酒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中国清香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清香文化的代表?是奇花异草?是参天大树?是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锦绣风光?是环绕于传统文化群峰之间的清香文化?是这种文化陶冶出的中国历代非凡人物和他们的丰功伟绩?是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中国人家道兴旺、基业长青、江山永固、文明不衰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