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 近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组织曝光:强生婴儿用品在抽检中测出含有两种致癌物质——甲醛和二氧杂环乙烷。此后,部分超市开始对强生相关产品进行下架处理,中消协也建议停用强生相关产品。
3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经检测,强生(中国)产品的甲醛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
尽管官方证实强生产品合格,但事件发生以来,强生公司强硬的公关态度,以及强生对患儿的漠视使其受到各方非议,许多出现过敏反应的患儿家属自行组建声讨QQ群。
一些网站上关于消费者使用信心的调查也显示,已经有过半消费者表示不再信任该品牌。
知行合一传播机构张兵武:
产品成分应该明示
其实,很多化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妆品都可能因个体不同而出现过敏现象,这个事件本来不应该发展到如此程度。但因强生是国际知名大品牌,且产品过度渲染“温和”、“天然”等概念,使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期望过高,以至于出现问题时有一边倒的现象。
实际上,即使宣称纯天然植物的产品也同样可能存在有害物质,但都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可惜的是,一向宣称“温和”、“纯净”的强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因此,强生今后应该在它的产品包装上标明含有哪些成分,并提示有可能存在过敏现象。
应做好患儿善后
事件发生后,强生公司并未亲自出面处理此事,而是委托了一家公关公司与消费者、媒体周旋。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企业与消费者矛盾的升级。
公众认为,强生对于患儿的态度过于冷漠,这也许是跨国公司的高傲态度所致。强生总部不在中国,组织架构的问题使其发生问题后,处理事情不够灵活。
我想,强生在此前一定跟部分过敏患儿有过沟通,但显然,其处理得不够妥善。
这时,强生最应该做的是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并妥善处理相关赔偿事宜,这样首先会在患儿家属心中给出一个高分,也不至于发生后来愈演愈烈的集体声讨。
我的建议是,应尽快召集第三方机构、媒体及患儿家长一同进行深度沟通,以获得消费者的谅解。对于那些自身就是过敏体质的患儿,强生如果能协助患儿家长共同查明过敏原因,对于其恢复名誉将是很有益处的。此时的有效沟通不仅会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还可以帮助强生修复其受损的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