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与汇源的自由“恋爱”,最终未能通过娘家人——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
至此,曾轰轰烈烈的“汇可恋”也画上了句号。
消息传出后,可口可乐方面表示对该项交易未能如计划进行感到遗憾,但同时,他们也表示尊重商务部的决定,不会继续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汇源也表示尊重商务部的决定,生产经营将继续正常进行。
“汇可恋”不成后,朱新礼会将汇源带向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朱新礼为什么要卖掉汇源?
“出售汇源并非企业遇到了经营困难和发展瓶颈,这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种商业行为。”
这是朱新礼在回应外界对他出售汇源的猜测后,给出的最为直接的回答。他曾把这桩交易称为汇源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资”。
朱新礼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汇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团队,拥有了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越来越好,汇源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的性格和汇源的企业文化,都从来没被困难吓倒过,所以,绝对不可能选择在市场竞争中临阵脱逃的方式。”
同时,他也表示, 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合作,可以让中国的果汁和水果进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这是他最为看重的。还有,员工可能会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学习培训机会,中层管理者的期权股权会得到一次性兑现,等等。
当然,这是朱新礼对外的说法。的确,把水滴融入江海才不至于干涸。但隐藏在背后的,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汇源的战线拉得太长,从种子、苗子、果树、果园、果子、加工、生产,到质量、品牌、销售、货架无所不有。
其次,品牌很小的时候可以拎着走,稍微大点儿得背着走,再大就得顶到头上。越大越脆弱,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于股东、员工及自己都不利。
再次,尽管汇源是上市公司,但并未完成从家族企业到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长期以来,汇源都只依赖朱新礼的个人决策,许多需要合作来决策的事情,只要朱拿定了主意,就算别人不理解也必须执行。
最后,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得不到快速推进。譬如去年推出的奇异王果,在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一阵枪林弹雨的宣传之后,却踪影全无。
可见,60岁的朱新礼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他决定把汇源这滴水在最饱满、最洁净的时候,融入到可口可乐的海洋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汇源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而此次“汇可恋”未果,汇源的下一步则必须重新考虑发展策略,是重新寻找新的买家,还是带领汇源继续驰骋沙场,做强做大,向国际化进军?
显然,我们期望朱新礼能够选择后者。
正如马云前不久在美国亚洲协会上的《拥抱企业家精神》演讲中所提到的:我们要展望未来,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而是开始行动的时候。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不要为明天而哭泣。今天,人们不缺钱,缺的是精神、希望、梦想和价值观。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有机会看到一个新世界的到来和成长。
笔者希望,朱新礼能够再次拥抱企业家精神,行动起来,带领汇源杀入国际市场!
2008年,由新浪网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对汇源与可口可乐联姻持反对态度,与其说这些网民有狭隘的民族思想意识,不如说他们具有浓厚的民族情结。而这,正是汇源果汁的强大消费群体,他们手中的钞票将是饮料企业的选票,因为他们具有这种民族情结,所以,他们的选票一定会投给汇源。
因此,汇源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调整品牌推广战略,将消费者这种民族情结集中调动起来,打造“中国的汇源,我们的汇源”的民族情感牌。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未能如愿的可口可乐依然对中国市场充满野心,并强调将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在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市场投资20亿美元,用于兴建工厂,强化分销系统,加强市场营销,并增强在本土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既然“汇可恋”联姻不成,那么,他们势必会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面对即将迎来的惨烈竞争,朱新礼和他的汇源是否准备好了?
我们期待:汇源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