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汇源并购案遭拒:可口可乐民意营销的缺失(1)
来源:  2015-12-21 08:39 作者:
  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提案。

  同时,商务部认定此项并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

  另一方面,并购还可能会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纷纷扰扰半年多的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可口可乐哭了,但,中国网民们笑了。

  在2008年9月份,可口可乐提交并购申请之后,网络上响起一片激愤之声。

  新浪网开展的“你同意汇源被可口可乐并购吗?”的网络调查,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超过40万网民参与其中,有近8成反对被并购。

  其间,保护民族品牌、保护民族产业的呼声也成为网络的主流声音。

  在网民们的一片反对声中,可口可乐显得异常静默——虽然有一些经济学家及社会精英表态支持此项并购,但大多数网民却是一边倒地反对。而这种反对的声音也呈现出螺旋效应,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调。

  但是,在这风高浪急的舆论漩流中,我们却不见可口可乐有任何动作,似乎其对民意的表达漠然不觉。
     相比于可口可乐的静默,之前两桩涉及外资并购案的两个主角——娃哈哈与三一重工,却对民意舆论的反应显得异常敏感。他们积极地通过民意营销去影响政府对事件的决策结果。

  在面对凯雷拟收购竞争对手徐工的事件上,三一重工总经理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中力陈此事的弊端,使其本人及事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使外资并购的话题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凯雷收购事件因此受阻。

  而娃哈哈面对达能的发难,同样拾起了民意营销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娃哈哈知道,如果单纯从法律的框架下与达能对抗,凶多吉少,所以,娃哈哈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回应达能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挑衅。于是,宗庆后举起了保护民族产业、民族情结的大旗,并广泛发动媒体舆论的造势势能,指责达能是如何不遵守商业道德,它在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垮中国企业,同时将娃哈哈描述成一个被压迫的弱势群体。并请工会、职工代表、销售代表、经销商、学者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连续发表声明,大有把达能葬送于“人民舆论”的汪洋大海之势。

[1] [2]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