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孟看来,“山寨春晚”只是“早产”了,并没有“流产”。
还是那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只是头顶中间略显稀疏;还是不时来句冷笑话把人逗得有些捧腹,声称虽然“山寨春晚”“早产”了,但看上去依然充满“豪情”。他就是老孟——“山寨春晚”的策划。
日前,老孟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再次采访,他说自己已完成了关于“山寨春晚”的工作总结,会很快贴到网络上,让广大关心“山寨春晚”和“山寨春晚”剧组的所有人看看他关于晚会的一些心得和总结。除此以外,2010版“山寨春晚”的思路已经出炉,虽然还只是个网友讨论版,但显然,不久的将来,老孟又要超忙了。
关于未来的事情,老孟想得似乎并不是那么多,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只是希望能够赶快找一份工作,据他自己透露,已经有文化公司之类的单位来找过他,希望把他纳入旗下,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最后找到工作。说到“山寨春晚”,老孟依然兴头十足,他总是不无遗憾地说,今年真是太仓促了,如果时间充足条件允许能够办得更好,而对“山寨春晚”未来的发展依然是老孟考虑得最多的事情,他说不会放弃,来年他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要给“山寨春晚”找个合法的身份,让“山寨春晚”能够不再仓促“早产”。
仍然生活在后“山寨春晚”时期
在北京东直门附近,本报记者见到了如约而来的老孟。和前一次采访时的百事缠身相比,这一次,老孟显然十分悠闲和轻松。他说,“山寨春晚”的事情忙完后,他忽然闲下来了,现在他有的最多的东西就是时间。
老孟本不姓孟,他的原名是施孟奇,喜欢网聊的他给自己取名叫老孟,到了北京北漂后,不少老乡熟人都喜欢叫他老孟,老孟这个名字就传开了,甚至比施孟奇这个大名更广为人知。
老孟以前的工作和策划之类的稍稍能扯上点关系,他在北京注册了一个婚庆公司,专做婚礼策划,他自己则身兼策划、主持、摄像等多个职务。谈到自己的公司,老孟直呼为“我那个皮包公司”,由于公司注册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想注册一家公司并非难事,老孟说自己就在北京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其实除了婚礼策划外什么都能做。
“山寨春晚”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其对老孟日常生活的影响却远未画句号。他依然生活在“后‘山寨春晚’”时期。不时有媒体向他约采访或专访,其中甚至包括大名鼎鼎的美联社;他依然经常收到因春晚而认识的一群朋友或演员们的电话短信,问老孟最近干啥,说自己很怀念那段排练“山寨春晚”的日子。老孟后“山寨春晚”时期的一件大事就是写工作总结,因为总是喜欢在不得不完成的时候才把一件事情做完,这篇总结老孟总处于写和搁置交替进行的状态中。
老孟说,按照自己对“山寨春晚”的理解,明年如果再搞一届“山寨春晚”,很可能影响会没有这么大了,因为,新鲜事物总是在首次露头的时候就赚足了“眼球”。他说,尽管不少人认为“山寨春晚”着实让他“火”了一把,但春晚结束后,这个晚会对提升他的知名度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影响。
“也没有什么曾经没合作过的人慕名而来要和我合作的。”老孟说,现在大部分合作的生意伙伴还是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