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每年举行婚礼的新人数达1000多万,每年婚礼综合消费能力达2500亿元,每年婚礼酒水消费额达120亿元。这些数据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酒企的目光。
近两年,国内数十家酒企纷纷抢滩婚宴酒市场,如五粮液的“婚宴酒”、茅台的“贵州喜酒”、贵州醇的“贵州醇喜酒”、山东兰陵的“喜临门”等等,都希望能在婚宴酒中分得一杯羹。
婚宴酒市场缘何不温不火
不可否认,婚宴酒的市场“钱”景鼓舞人心,然而,目前市场上许多婚宴酒品牌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产品的销量始终不温不火,甚至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那么,是何原因使原本看起来诱人的婚宴酒市场陷入如此局面呢?仔细分析婚宴酒市场,我们能够略见端倪。
第一,品牌缺乏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是产品进军市场的敲门砖,婚宴酒市场也不例外。五粮液婚宴酒之所以能够开门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粮液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同样是专做婚宴酒品牌,其它知名度低的品牌自然处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例如,××喜酒已问世多年,虽然该酒质量、包装都不逊色,但较低的品牌影响力让消费者鲜有问津。
第二,消费方式特别。
婚宴酒的消费方式不像一般白酒,婚宴酒只会集中在婚宴场合消费。离开婚宴场合,消费婚宴酒的几率几乎为零。大多数消费者一生只结一次婚,也就是说,一辈子差不多只会消费一次婚宴酒,这样的消费方式在整个快速消费品市场都显得很独特。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第三,价格定位上的尴尬。
虽然我国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新人结婚,但这些消费群体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分布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婚宴酒的价格需求不同,这就造成了产品在价格定位上的尴尬,也难以明确自身的细分市场。同样是以白酒消费用途划分出来的行政事业用酒、商务用酒等,价格却很容易定位于高端白酒市场。
第四,不容易建立品牌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提及白酒,自然离不开酒文化。婚宴酒的品牌文化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 “爱”字。然而,这也限制了婚宴酒品牌内涵个性的创新。众多婚宴酒都是“爱”,很容易千篇一律,缺乏品牌的差异化个性。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