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白酒盘中盘市场,有一种十分危险的价格认知,那就是同一个品牌,超市价格与酒店终端价格可以差别很大,商业上已经习以为常了,认为酒店价格理所当然就应该比商超价格高,消费者也接受这种说辞,认为酒店消费,我们享受了服务,价格高一点是可以接受的。这种观点绝对是企业的一个错觉。导致消费者对盘中盘价格体系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酒店终端消费主体是政府消费与商务消费,而商务消费很多也是以政府消费为特征的。
为什么政府消费可以接受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呢?政府消费最终的承担价格剪刀差的是财政,是老百姓的钱,所以,很多地方一旦规定政府消费不允许喝酒对中国白酒市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白酒市场,可能就是一场噩梦。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nbsp;
尽管这样,白酒市场的消费者对现在酒店终端白酒价格还是产生了很大抵制情绪。在河南市场,同一品牌在酒店终端与商超价格差引起了消费者巨大反弹,原来酒店终端限制自带酒水规定受到了严重冲击,消费者者绝对不是傻瓜。很多中低端酒店终端为了维持生意规模已经不敢坚持“不允许客人自带酒水”的规定了。在郑州市场,客人进酒店自己出去购买白酒消费者越来越多。在山西,即使是比较高端的酒店也不再限制客户自带酒水,商务部为了抑制愈演愈烈的酒店终端贿赂营销,更是以行文的方式规定:不允许酒店终端设置最低消费,不允许酒店终端限制自带酒水。所有这一切外部表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盘中盘价格杠杆这支无形之手在起作用。深层次原因是因为中国白酒还没有学会根据不同酒店终端度身定做酒店终端品牌。所以我们说中国白酒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也是因为中国白酒缺少很好的细分市场品牌。
形成目前酒店盘中盘终端白酒品牌价格体系主要有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在中国白酒盘中盘市场普遍存在,尽管有一些是非健康的产品价格存在形态,但由于中国市场特殊的区域特征以及中国白酒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白酒形态还将长期存在。
高端白酒品牌价格统一策略,利用品牌实现溢价。目前,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等知名高端白酒品牌,市场零售价格与酒店价格比较统一,由于本身这类品牌长期的积淀,他们作为高端品牌江湖地位已经奠定,因此,即使在酒店终端其价格比商超高出10%比例,也是很可观的利润平台了,并且,这类白酒一般所在酒店档次比较高,酒水占酒席价格比重也大幅下降,因此,这类白酒虽然从来不做盘中盘,但他们同样风行各类酒店终端,很多酒店甚至于将上述品牌作为提升自己酒店形象的招牌,根本不存在进店费等酒店终端费用。就好像日化行业,宝洁中国的日化产品很少像本土品牌那样,为了进入一些商超而支付高昂的进场费。这就是品牌的魅力!目前,本土白酒企业能够进入这样的贵族行列的产品还是十分有限的。很多二线品牌还挣扎在生存线下,不可能很迅速建立起强势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