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很多企业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与卖场合作起来越来越困难,有的卖场要的费用越来越多,有的卖场总是要求特价促销。面临着特价、费用和各种其他要求,自己需要作的功课很多,很繁琐,总是不太协调,令人头痛。
实际上,不管是何种业态的卖场,他们在运营管理中都有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即供应商管理。而供应商管理的核心,是卖场对各供应商的定位确认,然后,厂商根据供应商的定位,确认针对此供应商的策略。其实,以上问题的产生正是源于此。
我们把对供应商的定位管理大致分成两种流派:家乐福模式和沃尔玛模式。
沃尔玛模式,是分析和确认各个供应商在卖场经营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家乐福模式,是把所有的供应商分为四个类型,并将其分别放在用销售和毛利率构成的矩阵中。
其实,不管是沃尔玛模式,还是家乐福模式,尽管对供应商的管理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但他们都会给每个供应商一个明确的定位。一旦确定了定位,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供应商的合作策略了。
供应商定位是制定供应商策略的基础,由于不同定位的供应商给卖场带来的价值不同,因此,卖场会对不同定位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对待。比如家乐福,在低销售量和高毛利率区间,家乐福会在合作中要求供应商多提供促销活动;在高销量和低毛利率之间,它就会要求供应商提升毛利率。当然,提升毛利率有两个办法:一是提升商品毛利率,二是提升费用。
沃尔玛对供应商的管理也是一样。如果某供应商的定位是为沃尔玛带来人气的,沃尔玛会侧重于要求供应商提供促销支持;如果沃尔玛认为某个供应商的定位是带来高毛利的,那么,就会要求供应商的产品保持比较低的进价和稳定的零售价。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卖场之所以会对不同的供应商提出不同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卖场不同的供应商定位和策略制定。这就构成了卖场对供应商的不同要求。而这些不同的要求,使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企业的营销资源总是很分散,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厂商疲于奔波在各个卖场之间。
知道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厂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第一,分析和确认自己在卖场中的定位;
第二,在各卖场中整合自己的定位;
第三,根据自己的定位来配置企业的营销资源。
我们先来看看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即分析和确认自己在卖场中是处于何种定位。
其实,卖场眼中的供应商定位,就是厂商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厂商必须清楚自己产品的所属分类,与各个竞争对手比较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是厂商市场部的核心工作。这种分析其实就是品类分析,在品类中分析自身和竞争对手在价格、功能、包装、渠道利润、促销等等各方面的状况,例如可以比较自己产品的渠道毛利是否都比竞争对手高,价格是否比竞争对手低,是否很明显地为卖场带来了人气,带来了客流量;比较品牌形象,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是属于高档还是低档等等,通过以上分析,最终确认自身定位。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辅助方法,就是了解家乐福和沃尔玛等跨国零售企业对自己的定位。由于他们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他们定期的品类分析会比较正确地定位每个供应商。
接下来,厂商就要将自身定位整合到各个卖场了。但整合之前,企业应清楚地知道国内零售行业的现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