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这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因为,通过这场食品安全危机,迫使和推动了食品行业的生产企业重新审视、修补内部管理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得到了整体提升,也加速了食品生产企业与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接轨的进程。
在这场危机中,只要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自然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市场;反之,企业就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无情地淘汰。
食品企业的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时刻牢记社会和企业所赋予的责任,并经常教育员工:企业的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以社会公认道德良知为底线,踏踏实实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诚信经营、诚实做事,吸取此次“毒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企业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就必须重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对此,食品生产企业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加以控制。
第一,加强源头控制。
由于食品生产的原料大部分来自田间、山野,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
企业可以向农户灌输种植管理知识,向供应商索取合格有效的证明、证书,同时,把生产原料、辅料、添加剂、农残管理,以及包装物的食品危害风险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因食品生产有其特殊性,所以,国家标准中除了对理化指标有要求外,对卫生指标也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保证完全达标。
第二,生产过程中,对危害关键点的控制。
从员工的基本从业条件到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以及工艺方法的科学确定,乃至现场作业环境的布局,企业都必须按照行业的特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第三,储存保管控制。
这一管理过程往往被大多数企业忽视,而诸如湿度的控制,粉尘的控制,虫鼠的预防,堆高的限止,以及食品库房的标准等等,都是必须要注意的。
企业如果把优质的产品、合格的包装存放在条件较差的仓库里,势必会导致外包装的破损,甚至会造成产品的霉变及内在质量的变质,而由此造成的损失,只能由企业自己“埋单”。严重的,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声誉。
第四,物流运输质量的控制。
目前,中国的物流业还是一个效率低、人员杂、运输设备落后的、很不规范的行业,加之个别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超限、超高等现象时有发生。
按常理推算,一个产品从工厂的流水线下来,到终端消费市场,起码得经过六、七道手续,而根据相关人员对售后服务的过程统计显示,由上述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这应该引起食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改进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