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乡酒难忘
来源:  2015-12-21 14:30 作者:
  一位韩国作家许世旭曾经在台湾从学于台静农先生。多年以后,这位许先生偕同另一友人一同去拜访台静农。他知道台先生最爱饮酒,尤其酷爱泸州老窖,就带了一瓶从香港购得的泸州老窖。台先生一见此酒,就把玩起来,抚摸酒瓶,反复观赏,若有所思,甚至入于忘我之境,竟然忘记还有两位客人在座。这恐怕不只是爱酒,而是引起回忆,引起乡思了吧。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台静农先生喜饮,善饮。他不但是学者、作家,而且是书法家。据说,他的书法就是常在饮后微醺时完成的。
     
  台先生喜饮酒,而且也喜谈酒,我举一个例子。在山东胶州湾一带,以前曾出产一种酒。这酒至少在清代就有了,似乎没有很大名气,就称为苦老酒。其所以有此名,因为它苦。由于在炒或煮原料的过程中,故意使某种原料达到焦黑。这样做出的酒就苦、黑,而且有焦味。行家说,它别有风味。传说,开头也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无意间得之”,居然成为佳酿。这过程,我是在台静农先生的文章里知道的。
     
  台先生是安徽人,南北漫游,饮过的佳酿一定很多,却也是颇钟情于这种苦老酒。我在《台静农散文选》里读到《谈酒》,此文记1947年友人把两瓶青岛产的苦老酒带到台湾,他喝后,忆及三十年代在青岛工作时所喝的,味道没变。他说了说那种制作过程,“因其焦苦和黑色,故叫苦老酒。”他说,“我仅能藉此怀想昔年在青岛作客时的光景。不见汽车的街上,已经开设了不止一代的小酒楼。虽然一切设备简陋,却不是一点名气都没有,楼是灯火明蒙,水气昏然,照着各人面前的酒碗里浓黑的酒……”
     
  从苦老酒我想到我的故乡徐州有一种早点叫“热粥”的东西。它是在豆浆里加入小米面,熬成浓粥。很香,很香。但是你要是想用此法自己做一锅,却是不能成功,没有那香味。只好到热粥摊上去买来喝。前几年我回徐州,自然要吃各种徐州的小吃。有懂行的人告诉我说,做此粥有窍门。其中之一,就是:锅底必须有点焦煳。当然,这不能苦,也不能发黑。只要那微微一点焦味。少了这一点,就没有那种特别的香。我仔细一想,真是,是一种淡淡的焦味。
     
  提起故乡食品,总能惹起乡思,那一点点焦味,就是。酒比食品,也许更惹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