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苗寨酒香
来源:  2015-12-21 14:22 作者: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是不可缺少的。从家常一日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日活动,都少不了酒。客人来了以美酒招待,是苗族人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
拦路酒
     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苗族同胞们常常会在寨门前摆上十二道拦路酒,由身着盛装的苗家少女给客人敬酒。这般场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是最隆重的礼仪,也是苗家最高规格的接待方式 。在苗家醉酒,会被好客的主人视为真诚的表现。
牛角酒
     在大型接客仪式中,客人进寨、入席之前要喝用牛角盛的酒——牛角酒,这个过程也叫做“过牛角酒关”。一般在路口、大门口,设二至三道酒关。在每个关口备有一对牛角,由两个人拿着,客人来到,即把牛角递到客人嘴边,客人只能用嘴来接,不可用手,一旦用手接了,吃不完就麻烦了,那牛角可放不稳,退给主人吧,主人又不肯接。有人一见牛角酒就怕了,想方设法蒙混过关,乘主人不注意,从一侧钻进去。但这一招往往不成功,逃酒者很快就会被主人捉住,引发席间一串笑声。
 “梅开二度”的夜宴
     苗族人家接待客人,按传统习惯,晚餐一般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让客人吃饭,主人一般不陪,即使陪,也不唱歌不劝酒。有些客人不懂其中奥妙,在这一餐就吃饱喝足了,哪里知道,隆重的待客礼仪还在后面。
     主客双方都吃过饭后,客人被安排到寨外去散步,主人便又忙着杀鸡宰鸭了。鸡、鸭煮熟后,就整个放到桌上。有些客人便会想:这怎么吃?难道这是摆来看的吗?煮好的鸡、鸭捞出后,便在汤里放入大米,开始煮稀饭。
     鸡鸭肉摆好后,主人通知客人就座,这时寨邻就一家一瓶酒、一碟肉的来作陪了。
保酒
     陪客仪式的第一项是祝酒,苗语叫“保酒”。由主人或主人委托的人,一人端酒,一人端一碟肉或鱼之类的佳肴,分别把酒杯送到每一个人手上,主客一视同仁。所有的人接到酒杯后,都必须说一句祝愿主人家发财长寿之类的吉祥话,声音要响亮,让在座的人都听到,等到大家对你的祝词发出“嗬!”的赞同声,你才可以把酒一饮而尽。这一环节十分热闹,有些人羞于启齿,发表祝词不敢放开声音,或慌张中不知所措,便会被以此为由罚酒,从而引来一阵嬉笑。
转转酒
     人人都经过了这一程序后,接下来就是“转转酒”。由两个主人轮流给席上的每一个人敬酒,与刚才不同的是,这回不要求接酒的人说什么,而敬酒的人却要唱敬酒歌,每唱一首敬一个人。这个仪式完毕后,大家都坐下来,主客双方开始对歌。客人唱的,一般是赞美桌上的美酒佳肴,赞美主人的贤德、智慧与好客,并对主人致以美好祝愿等。这期间,客人不能随便自己吃喝,须等主人敬一回才得吃一回。
     主客双方唱完歌,主人才把鸡、鸭等砍成片,重新摆到桌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上来。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随意吃喝了,吃稀饭也好,吃鸡鸭鱼也好,与人喝交杯酒也好,任由自便。
有酒必有歌
     苗族同胞能歌善舞,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那抑扬顿挫的“酒歌”和高亢嘹亮、豪迈奔放的“飞歌”、情意绵绵的“游方歌”以及婉转柔和的芦笙曲调、欢快奔放的铜鼓木鼓舞蹈,都反映了苗族同胞们热情好客的本性和坚忍不屈的民族精神。
花花印
     送客出门时,也要设牛角酒关。和迎客时不同的是,只要喝过了的,主人就会在他(她)脸上打一个“花花印”,以免漏待客人。这一回,谁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了,只有老实地喝。实在喝不下的,可以央求主人让自己少喝一点。如果客人实在不能喝酒,一般主人也不会强迫,有时故意强迫,不过是为了取乐而已。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