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酒事
来源:  2015-12-21 14:20 作者:
  很早的时候看过一篇文章——《散淡的人》,讲述的是一个老而弥精的人物,出身大家,钟情文学,一生恣情肆意、宠辱不惊。少年时即喜饮酒,老来更是千杯不醉。当年正是年少轻狂,于是立马爱上了此文,并从此对酒好感倍生,立志也要做个散淡的酒仙。
     其实干什么事除了努力之外,多少还要有点天赋。比如弹琴、比如唱歌、比如……喝酒,所以虽然我勤学苦练,时至今日,啤酒也没能过一瓶易拉罐的量,白酒……更是不堪一击。
     但好友大多善饮。聚会之际,总会小酌一番,其间高谈阔论,十分酣畅。如遇二三强人,那更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工作压力、家庭琐事、人际关系等都可借此抒发一二。我不善饮,偏又好此道,每每都是赶鸭子上架,天长日久,难免有二三尴尬情景成为大家的笑谈。
     其实我喝酒,与好友萧萧关系最为密切,读书时,每次到他家,他都会热上一小盅黄酒,放很多白糖,在炉子上蒸热。等酒香熏人的时候,倒在一个蓝色的小玻璃杯里给我。端在手上,转几圈,嗅够了香气,再轻轻抿一口,甜濡醇厚中还有一丝丝的辛辣。在舌尖打个转,一下入了胃,便蒸腾出些许霸道的热气,浑身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直到现在,我还是最喜欢喝黄酒。不过,那会儿喝酒主要是喝情调,当然如今也是。于是,一杯在手,友谊长久。我跟萧萧近二十年的交情,这酒可是功不可没。
     王国维说人生有三种境界,我看喝酒也是如此,不过我没那么高深雅致,只把喝酒简单分为酒徒、酒鬼以及酒仙。酒徒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喝酒爱好者,凡对酒有特殊感情,但酒量不敢恭维的通入此列。像我这种天资受限、力有不逮,始终无法通关的正是其中的精英。酒鬼则是通往酒仙的必经之路,所谓曲不离口,酒不离手,每天必喝,酒量至豪。在酒桌上奉行先灌己再灌人,常能把握时机,与人拼酒。能让人面露惧意,望而旋走的,则是酒鬼中的翘楚。但酒鬼仍然是有罩门的,无法达到酒仙的至高境界。至于酒仙,那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起码得是千杯不醉,然后干起活来还得比平时更好。比如李白,人家斗酒诗百篇不算,而且天子呼来不上船。比如王羲之,人家曲水流觞,楞喝出个《兰亭序》来,想不万古流芳都难。比如刘伶,人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不仅如此,出门都带把铲,一边赶路,一边喝酒,随时准备喝死就埋……都是当之无愧的酒仙啊。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引,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论语》在儒家的地位,所以,我觉得酒仙也非酒量好就行,还得能喝出点道理,简单了还不成,还得旷达深远,天人酒合一才行。那些动辄借酒装疯、撒泼耍赖之徒是断断入不得此流的。
     不过也可能古代酒的度数都比较低,所以容易达到千杯不醉的境界,要不,随便哪个朝代,酒仙都是以无数计。现如今,有土酒、洋酒、红酒、白酒、没有酒精的酒,还有假酒,不仅要练出一副杂种肠胃,还得能对付工业酒精,练练排毒功,否则一遇假酒,不只是称号问题,只怕性命攸关。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