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勃艮第葡萄酒的人,很大原因是因为喜欢其香气。对我来说,勃艮第葡萄酒的香气如同猫一样,温顺却又独立,优雅却难以捉摸。虽然主流的葡萄品种只有两种,但它们却向世人展示出千差万别的变化:譬如菲克桑(Fixin)的酒年轻时常带有红色浆果的香甜,热夫雷-尚贝坦(Gevrey Chambertin)的酒则偏向于更为深沉成熟的黑色水果香气,尚博勒-穆西尼(Chambolle Musigny)闻名于其精致娇贵的花香,而波玛(Pommard)通常表现出奔放并具有穿透性的皮革味或野味。同样的葡萄,却因为栽种的土壤不同而得出完全不同的风味。因此,想品懂勃艮第酒,首先要大致了解当地的风土结构。
这里的地貌看似平实,但土质分级制度却是全球最复杂的。一大群晦涩难懂的名字,加上彼此间的拼写仅有细微的差距,着实令人头痛。这里曾经位于地质断层带,尤其是从菲克桑到夏布利(Chablis),上古时代曾是一片富含甲壳类生物化石的海洋底床,因此钙质土相当普遍。在菲克桑产区的最高处是3个一级田:Harvelets、Meix bas 和 Arvelets。它们刚好处于山脉断层的下面,裸露的钙质石灰岩经过风雨的侵蚀,化成细小的石灰岩块随雨水混进田中,整座田的颜色甚至都被漂白了不少。而向南走过博讷市(Beaune),便会经过一个惊险陡峭的坍陷处,断层里的硬石就此露出地面,随着风化作用逐渐变成壤土。因此尼依酒区(Cote de Nuit)多棕色壤土,同时在海拔较低的坡地,又堆积着各种相对肥沃的冲积土。 Jancis Robinson 曾说,“夹层蛋糕”是用来形容本地地貌特征最贴切的词。由于断层、冲击等原因,这些土质便一层层地堆叠如同一块大的夹心蛋糕。
除了土壤外,每块田的小气候、排水、湿度和日照量也不尽相同。所有的这些因素都相附相依,复杂如同机械表的齿轮,其中任何一项因素出现变化,都会对酒的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幸运的是,影响葡萄酒风格的因素虽然纷繁复杂,可他们却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久而久之,每块田都多少形成了一些自己特有的风格。
勃艮第的白酒,尤其是霞多丽,有着自己相当明显的风格。在盲品中,大部分人都可以分辨勃艮第霞多丽和其他地区霞多丽的不同。笼统地讲,以下是比较典型的勃艮第白酒香气:花香、干果香、乳酸香、矿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