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青岛和啤酒
来源:  2015-12-21 14:20 作者:
  酒,有可让人小饮微醺之酒和让人酩酊大醉之酒。城市,亦有只适合游玩暂驻之城和定居安享之城。若将酒和城市联系起来,冠以称号“啤酒之城”的,在国外,德国的慕尼黑首当其冲,在国内,恐怕只有青岛能禅此殊号了。
  青岛,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蓝天碧海,红瓦白墙,喧闹的港湾和幽静的沙滩,便是啤酒了。青岛啤酒远销国内外,来青岛前,我对青岛一知半解,但青岛啤酒的名号却早已耳熟能详了。这里有全国最早的啤酒厂,最大的啤酒吧,最多的啤酒销量,听同学说,就连“啤酒”一词的中文翻译亦来源于此。先前岛城的人们都认为喝啤酒是有利于脾脏的,就取名为“脾酒”,但有文人认为“脾”字过于庸俗,有伤风化,于是造一字“啤”,将“脾酒”更为“啤酒”,后来却发现,原来喝啤酒不仅对脾脏无利,反而伤脾,但“啤酒”一词已广为人知,便流传了下来。
     啤酒文化渗透在岛城的每条小巷,每个角落,乃至每个市民的心里,连岛上来宾都会说这样一句不地道的青岛话“吃蛤蜊,哈啤酒”。夏日里,每到黄昏时刻,大树下、小摊边、酒棚里,三三两两的巨大啤酒桶是必不可少的,四四方方的小桌上,一盘肥硕的蛤蜊、四五个盛满啤酒的大扎杯,桌子的周围或是几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杂乱地喊着“干”,碰完杯,咕噜咕噜,随着喉结的起起伏伏,偌大的一杯啤酒被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杯底敲到桌面发出“砰”的一声清脆的响声,抿抿嘴,抹抹嘴角边残留的泡沫,透心凉的爽快油然而生。西方人中国式的豪爽,南方人北方人的粗犷,尽显无遗。忙碌的老板和老板娘,匆匆地在酒桌和酒桶之间来回奔走,手执酒扎,拧开酒阀,清凉的啤酒自龙头泻下,在太阳余辉下折射出灿灿的金黄,流进杯子。杯底像被火烫着一样,酒刚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进杯子,就沸腾了,汹涌的酒气被驱赶着冒出酒面,在杯口形成一层厚厚的白泡沫,慢慢地破碎开,又越积越厚,终于杯子盛装不下了,只好任其溢出来,沿着杯角流下,淌过老板的手背,流到杯底,又滴落到地上,发出清新扑鼻的酒香,勾住过往路人的心神。
     在青岛,在海边,这样的酒棚随处可见,来青岛旅游的人,无不向往着这样的一种生活:在海风轻抚的沙滩上,身穿休闲服,戴着圆顶草帽,随意地拖着拖鞋,找个简易而干净的酒棚,临海而坐,点上几个青岛风味的海鲜或烤肉,再来上一扎放了冰块的啤酒。太阳伞下,吃着别有风味的佳肴,喝着清凉可口的啤酒,听着当地居民豪爽的谈笑,看着身材火辣的啤酒女郎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大海的辽阔,还有凉爽的海风,夏日的酷暑消除得一干二净,连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起来。这种生活,即使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是可以享受到的,五块钱的扎啤,十块钱的烤肉,可以让你的精神在某个周末的下午得到完全的放松。
     最让人期待的便是青岛一年一度的国际“啤酒节”了。在节日里,无论是平日里叱咤商海的老板,还是文质彬彬的学生,走进啤酒城,都会一改严谨自律的风格,肆意地笑谈,畅快地喝啤酒,吃烤肉。酒杯的碰撞声合着音乐,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来自不同国籍的,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用手比划着交谈。稚嫩的学生借着酒劲用生涩的英语与老外们交流着,一脸的紧张,一脸的尴尬。开放的老外迎合着动感的金属音乐,扭动起来,肆意地摇摆,引得周围一片叫好声。啤酒节期间,整座岛城都像被侵泡在啤酒里一样,到处都可闻到啤酒的香味,街头随处可见幸福的游走在路边的汉子,还有互相搀扶着回家的夫妻情侣,狂欢过后的疲惫,酒精作用下的晕眩,都被舒适的枕头和床收进梦里,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幸福和甜密的味道。
     青岛生产着最好的啤酒,同时,也造就了岛城的最原始激情,还有独特的啤酒文化。为青岛,为我们自己,干一杯吧。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