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酒神曲”
李清照的诗词写“酒”的篇目占了一半以上。纵观她一生的诗词创作始终洋溢着浓浓的酒味,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一首乱世中的酒神曲。
生于官宦之家的李清照,少女时代在父母的疼爱里过着甜美的生活,她早期诗词的“酒”充满了甜甜的芳香。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慵懒中带着闲适的印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顽皮中写满了洒脱与放浪。都似一帧帧无拘无束的生活照,留下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风采。那时,酒只是她生活的一味调料,是一个大家闺秀悠闲、风雅、多愁善感的生活饮品。
18岁时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夫妻时有小别,这时的酒成了她寄托相思的媒介,诗人借酒寄相思,那酒味里有浓浓的甜美也有淡淡的苦涩。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喝出了一种豪放,一种飘逸,一种慷慨激昂。彻骨的爱恋,无尽的相思,都浓缩在秋风黄花下的一杯美酒里,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时光容易把人抛”,公元1129年赵明诚过世,金兵南犯,国破家亡,李清照一路南逃。黄花落叶里,她茫然孤独地走在杭州的秋雨里。此时的酒对于李清照可说是,暖也是它,冷也是它;愁也是它,苦也是它。那首浓缩了她半生逃亡生涯和全身痛楚的《声声慢》就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成了最哀伤的一曲。
家愁国恨,境遇与孤苦,酒樽斟满了哀愁凄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同是饮酒,人生陌路,心情与前迥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句句断肠,字字泣血,此时的酒完全成了其抒发愁苦的催化剂。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多是“愁”与“酒”,酒生愁,而愁融酒,酒便成了她宣泄的工具,也成了她解脱麻醉自己的最好载体。多少爱恨别离,多少家愁国恨,熔铸在一杯淡淡的薄酒里;氤氲成一股浓浓的酒气,都在岁月的乱世风雨中沉淀成一首永恒的、芳香四溢的酒神曲。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