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那年知青“五一宴”
来源:  2015-12-21 14:19 作者:
  1970年“五一”节前,“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气氛”浓得点根火柴就会燃起漫天大火。然而 ,农民对“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也算自己的政治节日却陌生得很。我们几个城里下放知青,在“五一”节渐渐临近时,心中却升起阵阵期盼。由于平素日子太苦,一天两顿稀粥,早已令正在长身体的我们饥肠辘辘。能在“五一”节改善一下伙食,成了藏在大家心中谁也不敢说出口的奢望。终于,“五一”节前一天,政治辅导员徐大爷来我们知青组时,一顿能喝16大碗稀粥的“牛肚”向他提出了要求:
 
  “明天是劳动节,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你该带领我们庆祝一下。”
 
  “劳动节?”徐大爷诧异地问,“我怎没听说过?”
 
  大家就向他宣传“五一”劳动节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是怎么回事,我还找出前一年“五一”节中央领导和首都工人阶级一起庆祝的报纸,向他证明这个政治节日是该庆祝一下。
 
  徐大爷被说服了。于是,和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庆祝的方式来。还是“牛肚”最直率:“中国人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我们知青组来顿‘五一宴’庆祝一下,请政治辅导员徐大爷一起参加。”
 
  也没谁带头,大家几乎同时鼓掌通过。然而,正逢农村青黄不接的季节,吃顿米饭都不可能,我们知青又都是些“穷光蛋”,办宴会岂不是痴人说梦?鼓掌后进入实质性研究,便是一片沉默,谁也拿不出什么好建议。
 
  许久,一直深思着的徐大爷动口了:“好了,政治节日要庆祝,你们别管,明晚我来,保证让你们吃上‘五一宴’!”
 
  “五一”那晚上,油灯点上了,知青点周围漆黑一团,仍不见徐大爷身影。连晚饭都没有做的我们,都有点沉不住气了,“牛肚”甚至说出“徐大爷不是吹牛皮哄我们吧”的怀疑话来。就在这时。徐大爷一脚跨进门,将手里拎着的淘米箩往桌上一放:“‘五一宴’开饭啦,吃麦稔珍(用未成熟的麦仁搓成的淀粉条条)。”
 
  顿时,屋里响起欢叫声,大家争先恐后抢到淘箩前。抓起一把麦稔珍就往嘴里塞,一股清香立时溢满嘴巴。半淘箩麦稔珍,不一会就见了底,这时,才想起徐大爷一点也没吃,都让着他也吃一点。徐大爷却直摇手“我在家里吃过了,你们吃,你们吃。”
 
  徐大爷带着满意的笑容走后,我们都为十分过瘾的知青“五一宴”兴奋不己。熄灯后,我们回味这一世间少有的美味,谈论了许久也睡不着。然而,少不更事的我们事后才得知,为让我们这些“馋鬼”吃上“五一宴”,徐大爷将家里一分多即将成熟的自留地元麦,都做成麦稔珍了。做麦稔珍时,他那比我们年龄还小的女儿也想吃,偷偷抓了一把正想往嘴里送,却被徐大爷发现了,一把夺下来,训得她哭了起来。在一年口粮只够喝半年稀粥的年代里,一分多自留地的麦子,也许够他全家凑合半个多月了,然而,却让我们一顿就“糟蹋”了。那种愧呀,使我们此后见了徐大爷就心虚脸红。后来,知青组有两个人回城了,留下的知青在农村又过了几个“五一”节,但再也没哪个提出要吃“五一宴”了。
 
  进城后,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近几年,每逢初夏麦收前,农贸市场也有麦稔珍卖了,因是时鲜新奇货,价格贵得很。每当见到麦稔珍,我就忆起当年知青“五一宴”的事来,毫不犹豫地买回家,可是,再也没吃出当年那种奇妙的滋味。如今,90多岁的徐大爷过世了,听说晚年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我也曾打过再到徐大爷那儿吃回知青“五一宴”麦稔珍的念头,可最终也未能成行。现在,这一深深的遗憾,将要伴我终生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张吉山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