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国家博物馆、四川考古院、中央电视台联合发起,宜宾五粮液集团冠名赞助的五粮液·“五尺道考古探险考察”座谈会在酒都饭店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冬生在听取了专家的发言后表示,宜宾一定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将本土文物保护好,将专家的考察成果弘扬好,以保护开发“五尺道”遗迹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宜宾城市形象。
考察团团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教授,对为何组织本次考察活动,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发现、初步成果进行了介绍。据了解,五尺道与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并称秦朝七大工程,前六者家喻户晓,但后者却逐渐被人遗忘了。在此次考察的10多天里,专家们考察了翠屏区南广镇榨子母码头、江心太子石;屏山县叫化岩遗址;高县石门题刻、回龙寺;筠连塘坝古镇、腾达镇王爷庙等近百处具有考古重要意义的地方。通过考察可以初步确认,五尺道是道路而并非行政区划。
“位于古道沿线叫化岩上的陶制酒杯可能会将宜宾酒文化往前再推1000多年,筠连高县交界处的凌云关是川南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代关卡,南广镇太子石上的题刻是四川境内最早的水下石刻,筠连的22孔桥是筠连县城最古老的建筑……”座谈会上,考察团透露了本次考察活动的一系列发现和成果。专家们认为,宜宾有极其丰富的“五尺道”资源,此次对宜宾“五尺道”遗迹的考察将填补国内有关“五尺道”文化的空白。最后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宜宾把这些文化遗址纳入市、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争取申报为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努力保护好古道及沿线文物。
杨冬生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此次考古意义深远,它将对深化宜宾历史文化、助推宜宾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旅游业是宜宾的重要产业,在下一步宜宾旅游业的规划中,要重点加入五尺道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深度挖掘,和宜宾的自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形成宜宾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杨冬生要求,各个部门抓紧收集、梳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落实“五尺道”遗迹的后续保护、开发工作。并邀请在座专家,对宜宾的“五尺道”遗迹及文化进行更深入地挖掘。
杨冬生说,宜宾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次专家们考察成果丰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五尺道的宝贵资料,为我们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潜力提供了强有力依据,特别是宜宾叫化岩发掘出4000多年前的叫化岩酒杯,把我市3000多年酒文化提升到了4000多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不断发掘,提供有力依据,深化外界对宜宾历史文化的认识,为宜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市委常委、秘书长吕晓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游开余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