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职场)《从历史看职场)(4)——被性格所误的崇祯(上
来源:  2015-12-21 14:18 作者:
  在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亡国之君大都会被后世所骂,崇祯帝是个例外。后世评价他时,大都很同情他。因为,当接力棒交到他手上的时候,他已经无力回天。

  明末,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外有后来的江山得主,清朝虎视眈眈。“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帝执政的十几年里旱灾、水灾、蝗灾一个接着一个发生,把更多的饥民推向了“流寇”那一边。皇朝内部,大臣们各有各的心思,后代历史学家经常感叹崇祯朝“有君而无臣”。

  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良臣辅助导致崇祯的悲剧,还是崇祯注定的悲剧淹没了良臣虎将。明朝就在一片吵闹的纷扰之中消亡,崇祯也在众叛亲离后将自己吊死在煤山上。

  崇祯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事,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如果论起励精图治,崇祯是朱元璋以后明代十六位君主中最突出的一个。正因为这样,后世大都认为明朝灭亡与他无关,他不过是一个悲剧人物。李自成《登极诏》里面也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难道真应了那句“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吗?

  崇祯在刚刚登基之后,曾当机立断地除去了魏忠贤与客氏,这是他最为光辉的篇章。

  以一己之力除魏忠贤,体现了崇祯的胆略和高超的政治手段。但令人不解的是,费尽周折地除去魏忠贤阉党之后,崇祯自己又继续信任宦官,走上了如他兄长一样的轮回。也许这正是崇祯性格多疑的一个验证,他不信任外人,而只相信自己身边的人。

  崇祯三年三月十六日,崇祯帝命人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妻妾兄弟流放到福建。

  从后来的一系列事件来看,这一看似平常的“狡兔死走狗烹”却为明朝灭亡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而崇祯犯下如此严重错误,居然只为太监听来的一句话,这再次印证了崇祯悲剧实际上是其多疑性格的悲剧。除开性格多疑,崇祯的性格中还有其他的弱点。

  袁崇焕死后,明朝在与李自成的各次对抗中,均处于劣势。究竟谁能担当抵御“反贼”的重任?此时他想到了吴三桂。但“聪明”的崇祯皇帝,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候又打起了小算盘。把吴三桂调进关,就等于把宁远放弃给清兵,他不想担这个丢疆土的罪名,因此,想拉上朝臣一起“上刀山”。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九日,崇祯正式向大臣就调吴三桂入关一事征询意见。大臣们都承认吴三桂是抗击李自成最好的人选,但大家也都心里跟明镜似的明白:崇祯是想拉自己垫背呢。

  崇祯一再声言:“此等重大军机应行与否,原应先生们主持担任,未可推诿,延缓误事。”但这些大臣们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谁肯上这贼船?后来崇祯逼问得紧了,朝臣就想出一个很“民主”的办法——向各省督抚征询意见。

  在此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刻,皇帝和大臣在这儿慢悠悠地“推太极”,二月八日山西首府太原城破,一晃二十天过去了,调吴三桂的事还没定下来。此事折腾了一个多月,由于朝臣们没有明确表态,崇祯自己也不愿承担“弃地”的责任,就把这件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给压下去了。

  等到崇祯皇帝终于下了让吴三桂擒王的命令后,吴三桂的军队刚刚开拔,北京就已经陷落了。

   

  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扛问题的,天塌了,你不扛谁扛?身为国君,在危亡时刻不能力挽狂澜,反而为了谁的责任问题而与群臣纠缠不清,最终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反映出崇祯性格中懦弱的一面。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魏琳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