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上饮酒,讲究饮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儿;讲究饮地:花下竹林,曲径荷亭。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讲究饮趣:清淡妙吟、传花度曲。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用酒说事。但是,寻常古人饮酒是为了作诗、猜谜,所以才诞生出《兰亭序》这般美帖。不过,饮酒作为古代文人的雅趣已属农业社会的浪漫,不复存在。“工业社会正涤荡一切儿女情长”。今天的酒,是德国人马克斯·韦伯所谓工具理性的代表,不再有昔日农业社会的温情。“说,搞定谁,茅台还是五粮液”?
其实,俄罗斯人才是好酒之徒。无需场景场地、知己可人儿,一通海灌,酒喝得GDP掉了一半儿,总统连下禁令,可酒精已经深入骨髓。相反,当今中国人喝酒是清醒的,是有明确目的性的。
工具理性所需要的回报是预期的最大利益化。请酒是人情债,要么回请,要么办事儿,必回报。你只要一喝上人家的酒,就欠下一份人情债,是有社会记忆的。
在中国的公款酒席上,鱼翅、鲍鱼、海参等价格不菲的佳肴在菜单上只是配角,酒才是主角,酒钱有时会占掉整个费用的一半。酒的品牌代表身份,代表酒局的档次,也衡量你东家的诚意。酒瓶上的社会等级是国际化的,VSOP(VerySuperiorOldPale),非常优质的陈年浅色白兰地,请处长的;Extra(特级),请局长的;XO或者ExtraOld(陈年特级),请市长的。只有美国人最平民,整出个鸡尾酒,只配到吧台请小蜜。鸡尾酒由香料酒、鸡蛋、果汁、冰块和糖水等混合而成,因为美国本身就是混合而成。
春节期间,中国老百姓把脑子调到最弱智的波段,让小品主宰我们的趣味。此时,酒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燃料,回暖被现代社会疏远的关系。春节一过,酒依然是锋利似钢刀的理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