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梁朝伟曾一度“借酒浇愁”
来源:  2015-12-21 15:25 作者:

  曾经一度,他非常困惑,觉得自己迷失在所演的角色中,出不来了。直到演《春光乍泄》,他成了剧中人黎耀辉。整个拍摄过程中,他还并不十分清楚王家卫要他演什么,可后来看了影片,他突然之间明白了,自己在戏中所演的,不就是自己吗?如果将戏中人张国荣换成刘嘉玲,那所有的一切感情,不全都是他梁朝伟的?

  人家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他既然是个演员,演戏,就是他的人生。他扮演每一个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注入到角色之中。以前,他一直认为,是自己在演角色,所以,当他觉得自己陷入角色之中无力自拔时,他会痛苦。而现在,他突然觉得,这件事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将其掉转过来,那就变成了角色在演他了。

  不错,每一部戏,都是他在表演自己。他在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思想感情,演绎自己的人生。所有的角色,所有的情感表达,均成为了他人生的组成部分。这个人生是他梁朝伟的,而不是别人的。

  于是,他终于从这种自我迷失中走出来了。

  可不曾想到,走出来之后,他又出现了另一种迷失。一种追求上的迷失。

  自从他和王家卫开始合作,有人说他找到了演戏的感觉,有人说他渐入佳境,也有人说他开始冲击艺术的巅峰。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已经站到了香港电影事业的最高一个层次,他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状态,被香港社会承认,被影迷承认,也被世界电影业界一致公认。这就是当初他所期望的,就是在他不得不演配角时,收缩起自己那委屈的心灵时,做梦都想达到的目标。

  可现在,他站到了山巅,同时也迷失了自己。他找不到方向了。

  但在电影艺术方面,他似乎比刘德华走得更远,取得的成就也更大。可是,他就是没有刘德华受欢迎。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明了其中的原因所在。无论是从评论界的评价还是从获奖的数量上,他都远远超过了另一位好友周星驰。可是,如果拿票房相比,他总是离周星驰有着很大一段距离,即使是在片酬方面,两人也不可同日而语,影迷更是比周星驰少得多。那么,他到底是比周星驰做得好,还是做得差?

  思考是享受的过程,同时也是痛苦的过程。

  有时,他宁愿不去思考,而去喝酒。与思考相比,酒精进入他的体内时带给他的奇妙快感,更令他着迷。

  每次,媒体拍到他喝酒的场面时,都以为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是在借酒浇愁。那诚然也是一种不太开心的表现,却与巨大打击沾不上边。他更愿意相信,当自己想喝酒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淡淡的情绪在左右着自己,在这种淡淡的情绪之中,加进一些酒精的成分,那会让他有一种沉迷感,一种解脱感。

  与其说是一种嗜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他习惯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习惯了戴手表,偶尔有一天没戴,总会觉得手上少了什么,甚至有一种无法诉说的空落。

  可是,享受的同时,他也在失去许多东西,或者说,酒精将他许多的感觉软化了。最可怕的是,他会觉得自己出现了间歇性失忆,脑中偶尔会出现空白,完全记不起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想过什么。

  他举例说,上次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仪式上,他明明记得自己是坐在会场中的。隐约记得,自己去过厕所。可是,他是怎样从坐的地方站起来,怎样走去厕所的,这一过程,从他的记忆中永远消失了。接下来,发奖仪式怎样持续下去,他又不记得了,也想不起结束之后,大家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和什么人说过话。记忆再一次连接起来,是在丽晶酒店。谁提议去丽晶酒店的?自己是怎么去的?和谁一起去的?完全没有印象。在丽晶酒店,到底发生过些什么?怎样结束的?后来,为什么又到了邀月酒店?想不起来。所有的记忆,都成了片断,就像他所拍的电影镜头的片断。电影镜头是靠人们的想象去连接,因为中间的过渡没有必要交待。但人的生命不同,时间是连续的,所以,人的行为也一定应该是连续的。

  事后,他看到了媒体的报道,报纸上登出了他大醉以后,脚步不稳地被朋友扶出酒店。他找到了记忆丢失的原因,这些记忆,被酒精带走了。这种发现,令他大吃一惊,他开始觉得有必要控制自己的酒量。

  梁朝伟不像有些人,特别痴迷于某些嗜好,如赌博,如赛车之类。他喜欢滑水,喜欢看书,喜欢看云,可那都没有达到痴迷的程度,只有烟和酒,是他长久不离的伙伴。从他还差不多是个孩子的时候,这两个伙伴就忠实地追随着他。

  他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种危险。人常常需要释放些什么,于是,他们便寄情于嗜好。嗜好多的人,对某一种嗜好的痴迷程度,也会相应减弱。如果嗜好太集中,反而更容易沉迷。尤其是这种嗜好会产生心理和生理双重依赖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障碍。

编辑:乐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