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的眼中,阿富汗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在“911事件”之后,本·拉登横空出世,让一向仗势欺人的山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姆大叔心惊胆颤的同时,也让全世界人都随着他的名字知道了阿富汗这个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我们关注阿富汗,但对它真正的了解却少之又少。我们知道的只是基地组织,本·拉登,轰炸巴米扬大佛,美国的驻军等等与血腥暴力相连的极端事件。记得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电影中有一部以阿富汗为背景,但其为我们打开的依旧是战争的窗口。
直到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在2003年为我们带来了小说《追风筝的人》,世人才开始了解到阿富汗人也并不都是拿着枪长大的。随着书中阿米尔的视角,我们第一次了解了真实的阿富汗人的生活。因为小说展现给大家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同时也因为作者高超的讲故事手法,小说在2003年一跃取得了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探花的好成绩,仅在美国就狂卖了300多万本。而且在各大高校的文学课堂上,《追风筝的人》都被列作了推荐书目。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20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两个晚上,花5个小时把书看完了。非常棒的故事,情节曲折但合情,替哈桑感到悲哀,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世。至于阿米尔,他将会成为个正直的人,我相信。26年后重回阿富汗为自己也为父亲去救赎。
每个人都会有秘密,我们都是正直的人吗?有时邪恶的念头会在脑子里闪过,正因为有道德底线的约束才使我们不越雷池。
我们在时间的驱使下不断地赶路,不是我们不想停留,是因为不可以,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只蓝色风筝,它是一种“目标”的象征,我们永远也抓不住它,因为已经断线了,而人类没有翅膀。
人要学会满足,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想到书中描写的伤痕累累的城市,那些被战火摧残的即将逝去的生命,我更懂得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以感恩的心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