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刘醒龙:漠视乡土即否认出生
来源:  2015-12-21 14:13 作者:

    作家刘醒龙最新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刘醒龙潜心3年创作出的一部以乡村命运和乡土情思为精神主干的长篇散文。近日,刘醒龙接受采访时表示,漠视乡土就是否认出生,乡土的真正主人是那些远离乡土的城里的读书人。 

    写大作品是尊重读者

    《一滴水有多深》是刘醒龙继《圣天门口》之后的一部力作,作品以“乡土乡村”为主题。在记忆与现实的时光交错中,作者如歌如泣地抒发着满腔的乡土情结,比如对祖辈、家乡亲人、土地的依恋与怀旧。乡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令人不断地反思并领悟:何处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何处是人的灵魂的栖息地。在书中,刘醒龙写到了自己的童年、亲人、朋友,尽管时过境迁,但许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很多时候,不是我选择记忆,而是记忆在选择我。写着写着,就有往事冒了出来,逼着我不得不写它。”

    对于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曾经生活过的乡土,刘醒龙说,是因为他对过去的痕迹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心情郁闷时,这痕迹就像乡土中晚来的炊烟,时而蛰伏进屋后黝黑的山坳,时而恍惚飘向落寞的夜空。我明白,在这些想法的背后,是自己离开乡村太久、太远。”

    刘醒龙的作品长篇小说居多,此次却写起长篇散文。对此,刘醒龙解释说,他喜欢好的散文。“譬如我在书中提到的那位奉劝女儿不要当作家、认为作家一无是处的前苏联作家阿斯塔菲耶夫所写的那部《鱼王》。这部作品没有像《瓦尔登湖》那样畅销,让我百思不解。想来唯一的原因是它太深沉了,不适合这个社会所流行的‘附庸风雅’。我自己有个毛病——不信邪,有人说百万字的作品谁读,我偏偏就要写一部三卷本的《圣天门口》。我觉得作家精心写一部大的作品,是对有学养、有教养的读者的特殊尊重。所以写作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挑战自我的行为。”

    对于写作短篇散文与长篇散文的差别,刘醒龙认为,写短章有才情就行,写长篇除了才情,还要仰仗命运。“相比小说,散文的结构还是容易许多。所以,写《一滴水有多深》是我的诸多写作中,最为自由的一次。”

    漠视乡土就是否认出生

    在《一滴水有多深》中,刘醒龙既没有过分美化乡村,也没有暴露乡村之凋敝,而是以自己对乡土的情感为主轴,倾诉满腔乡土情怀。但有读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刘醒龙的这番伤春怀古之情不合时宜。对此,刘醒龙表示,关于乡土的话,他几乎在作品中全说了,“我要强调的只有一点,只要有人执意认为自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就可以漠视乡土。从五四开始,直到今天,当然还有明天,乡村与乡土的话题之所以源源不断,是因为无论你承认或不承认,都有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面前:在社会越来越文明之后,人们应当如何表达自身对乡村及乡土的感恩。”刘醒龙认为,乡土并不真正属于乡土中人,它的真正主人是那些远离乡土的城里的读书人。

    我是老土的乡土作家

    在许多外国作家眼里,中国作家因为多表达乡土而集体被称为“乡土作家”,对此刘醒龙说:“一个人之于乡土与乡村,不是你介意或者不介意所能决定的,我还是相信自己在书中所表达的,有这样人生经历者,生命力更为强大,这也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就像别人叫我刘醒龙,乡土作家本来就是我的身份,而中国本来就是乡土中国,这些都不会因为外国人怎么说而有任何改变。”

    对于别人称自己为乡土作家,刘醒龙并不介意:“我喜欢自己的身份,我觉得当一个老土的乡土作家,一点不比时髦的环保作家丢份,甚至相反,应该是更加伟大和不朽。环保作家所鼓吹的任何话题,其实都是乡土意义的某个部分。等到城市有了真正的文化之后,城市也会成为我们的乡土。所以,一个好的乡土作家所思所想、所拥有的艺术才情,是那些昙花一现的环保作家或者都市作家所望尘莫及的。”
 

编辑:周莉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