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萌动,夏的泼洒,风的拂拭,雨的润泽,小村人洒在土地中的汗珠迅速生根发芽,逐渐变大变圆,最后胀成一粒粒饱满的果籽儿,变幻成一串串秋实。
小村的秋天是温馨实在的,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小村人的辛苦终于都有了结果,闪闪亮亮地,挂遍枝头,铺满田垄,空气中到处飘荡着果实的馨香,小村人忍不住笑了。
田野连同小村一起黄透,庄稼稞儿,叶儿、果儿都在向人们暗示:秋收要开始了。此时此地小村人早已合不拢喜悦的嘴儿,把镰刀磨得飞快,满腔的喜气溢在脸上,沉浸在熟透的秋里面。
小村人轮圆了胳膊,把生长一夏的红薯从地里掘出来,掰下一个个龇牙裂嘴的玉米大棒后又忙着砍玉米秸儿,把一车车的豆稞儿运到场里晒干脱粒,直到变成一袋袋金灿灿的豆子。
收获过的秋野里,蓝天丽日下,秋虫唧唧,满地的蚂蚱、蛐蛐儿还有蟋蟀蹦来蹦去,云雀在高空里不迭地欢叫,成群的麻雀和村人抓紧时间抢食,小村人又忙着在犁地前把积肥运到大田里。
土地正经受着一次快意的分娩,或者说是涅槃般的体验。经过犁铧的翻搅和耙床的梳理,硕大的坷垃块散架在温柔的阳光里,像一位初娩后安详的少妇。晨曦欲收欲放,雾气在土皮上久久盘旋逡巡,意欲吮尽土皮缝间的气息,从而酝酿发酵出浓醇的小村味儿。
收过秋时的气息是典型的混合味儿,一切收下的秋作物折射出田野里的风韵。玉米秸儿,豆稞儿,芝麻杆儿堆满了小村的房前屋后,给房屋扎上了一条花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围巾,一股成熟的气息浸润着每一个小村人的心。
秋后的小村带着一脸满意享受收获。锅灶里开始飘出煮熟的红薯味儿,小村人吃饭不讲究,挑一块蒸得熟透的一捏软乎的红薯,用手一挤,不嚼就咽,吃出满心的美食味儿。有了豆就可以生豆芽儿磨豆腐,于是不出外打工的小村人搞起了加工副业,收入不菲。玉米作用更大,小村人能变着花样做玉米食品,大长胃口;炸玉米花儿,替代了城里人消闲时嗑的瓜籽儿,还可以打成饲料,催肥圈里的猪儿。打下的杂粮如果还吃不完,就拉到城里让那些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换换口味,从而大赚城里人的钞票。
以后的日子里,小村人脸上挂满了阳光,活起来也有滋有味红红火火。出外打工时心里也格外踏实,因为心里装着一个丰富的秋。
没事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想象下一年在他们的利刃下,一片片玉米倒地了,一畈畈豆子归场了。他们又打算着准备在明年的田野里拉回一个更大的金灿灿的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