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智力游戏,深受人们的喜爱。谜语入酒令,由来已久。北魏孝文帝、北齐萧道成都曾用谜语作为酒席间的娱乐。至宋代,谜语酒令已自成一体,明清时较为普及。直到今天,猜谜饮酒行令仍在许多酒宴上流行。
谜语酒令的行令方法很多。有的是令官一人说谜语,让酒宴上的其他人猜,各人把谜底写在纸上交给令官,猜对者不喝,猜不对者罚酒。若猜对者超过半数,出谜者要饮一杯;若是全部猜对,出谜者还要加罚一杯。如果都猜不中,猜谜语的人每人饮一杯,罚一杯。有的在酒席中轮流出谜猜射,猜中为胜,猜不中为输,输者罚之以酒。有的是先由第一人出谜第二人猜,猜中了,就由第二人出谜第三人猜,依次行令,猜不中者罚酒。还有的与击鼓传花等酒令结合进行,花传到谁则由谁出谜面,猜不中者罚酒,猜中则罚出谜人饮酒,之后再行击鼓传花。
行谜语酒令,出谜者和猜谜者都需要智慧。首先,谜底只能是唯一的,不能多解,否则,出谜者受罚;其次,谜底既是唯一的,猜谜者就要根据谜面做出准确的判断,猜中谜底,否则就要饮酒。所以,谜语酒令不论对出谜者还是猜谜者,都是一种智慧的考验。
我国谜语汗牛充栋,行谜语令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事物谜还是文字谜,都可在酒席间用以助兴。清朝人黄周星曾作《廋词》酒令40笺,每笺四个谜语,谜底皆是古代人名。廋,隐藏之意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也。猜这种谜语,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熟悉汉字的结构和特色。如第六笺中有一打一人物谜的谜面是:他家做知县,与我有何干。谜面中他作“伊”讲,上海人也把“他”说成“伊”;知县即是县尹,又称“尹”。既然是别人做知县,当然和自己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此谜谜底为:伊尹,是商代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再如第十三笺的一则打三国人名谜,谜面:忽然冷,忽然热,冷时头上暖烘烘,热时耳边声戚戚。谜底:貂蝉。古人常以貂皮制帽,故以冷时头上暖烘烘隐射“貂”;每逢热天,蝉就在树上高声鸣叫,故以热时耳边声戚戚隐射“蝉”。细细品味,谜面与谜底之间的微妙关系,耐人咀嚼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