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有游女,长江有江妃”乃千古美女神话。“汉江游女者,汉江女神也,亦称汉女。汉女司三千里汉江之事,泽数万汉川之民。是故常奔走不休,飘忽不定,兴风唤雨,而利农渔。日巡万里,故名游女。” ——宁志俊《汉女赋》
汉女妖冶艳丽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窈窕淑静如“梁州旱莲,天姿雅娴”。气如幽兰,质比良瑜;笑似山莺,话如清泉;翩若惊鸿,婉如游龙……
芳春某日,汉女云游洋州(今为陕西洋县)城北洼地沼泽,见此地碧水千顷,水天相涵,东、西、北三面青山环抱,白鹭翱翔;湖边柳树依依,芳草萋萋,点点农庄点缀其间,富有人间情趣的风景令汉女心旷神怡。汉女或驾仙鹤,或乘祥云,心情如春风荡漾,快乐似鲜花绽放……
此时恰逢一少年,名叫筼筜,其貌如修竹,温良和善,汉女心素悦之。筼筜亦心旌荡漾,“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筼筜拿出传世佳酿黑米酒敬献汉女。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意蚀魂消,不记来时路,汉女醉后神游魄动,解随身五彩佩珠以赠筼筜。俄倾,汉女如梦乍觉,心中不禁一阵颤栗:尘缘相误,妻凡夫者神尽……!神尽何以泽数万汉川之民?
汉女见周围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苦思良久,百般无奈……无计花间住,徐徐化为朱鹮仙子……但见那“七言绝”朱鹮仙子:
冉冉风来黑稻香,盈盈步入一红妆。
红丝巧挽盘龙髺,玉体轻披绣鹤裳。
雨痕秋水眸含秀,面凝丹红醉后妆。
金风钗头挑宝串,彩鸾裙下红鞋帮。
筼筜醉醒亦不见汉女及五彩佩珠,只见掌中有五彩稻米,少年悠悠伤感飘然逝去,化为湖边筼筜修竹。五彩稻米,即为洋州后世稻米特产——黑香米、红香米、绿香米、紫香米、黄香米,以惠泽洋州之民。后人伤之,作《诗经·汉广》歌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为追忆汉女和筼筜,后世将汉女化为“朱鹮仙子”的洼地沼泽唤作筼筜谷,岸边遍种筼筜修竹。南宋诗人苏轼的表兄文同任洋州知州时曾在筼筜谷醉酒画竹,“故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胸有成竹)”更乃千古佳话(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和文同赋诗《傥泉亭》:“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其意指选洋县黑米(长腰米),用傥河水酿酒,苏轼与文同饮,烂醉于傥河傥泉亭(即筼筜谷),以谢上天。
陕西省洋县现为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此找到了赖以生存的乐土,洋县黑米也正是在这块纯净神奇的土地上生长。为了保护朱鹮,地方政府限制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该地区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等有害物的使用,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农田灌溉水质量、环境土壤质量分别达到GB3095一级标准、GB5084标准、GB15618-1995标准,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标准要求。洋县人民政府和陕西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陕西理工学院联合组建“朱鹮有机食品产业集团”,现已对朱鹮保护区进行了朱鹮有机食品基地认证,该基地建成后洋县将是中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基地。在洋县已经形成了以黑米品种选育、集约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为主的黑色有机产业项目,使黑米形成了完整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洋县黑米也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朱鹮黑米酒生产项目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龙头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汉女”和“筼筜”至今还在惠泽洋州万众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