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汉关晓月”洛阳醇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9-29 10:22 作者:王海

  今年9月7日,笔者有幸参加中外酒器文化第十六届交流博览会,收到洛阳藏友王志成、徐建新二位赠送的“汉关晓月” 洛阳醇纪念酒,盛装该酒汝瓷酒器创意源自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世界文化遗产——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的著名诗句,诗中所言“汉时关”即为现新安汉函谷关。“函”就是匣子,“谷”就是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函谷”之名取自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函谷”。

  历史上函谷关有三处:

  第一处是始建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西周时期,位于今天河南灵宝王垛村的函谷关。春秋时,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侯国西进,在豫西“崤函孔道”的西端据险设关,派重兵把守,凭借天险打败了诸侯各国,统一了中国,历史上称“秦关”。

  第二处是三国魏时重建的,位于今天灵宝孟村黄河岸边的函谷关,三国时,曹操西讨张鲁、马超,因“秦关”艰险难行,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大将许褚在黄河南岸劈山开道,筑起关楼,以行粮草,即当年的“曹操运粮道” ,历史上称为“魏关”。

  第三处是位于新安县城东500米处的东关村的函谷关,它是汉武帝时期,由楼船将军杨仆将灵宝的秦函谷关整体搬迁而来的,称之为“汉关”。 《汉书·武帝纪》中有记载:“西汉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

  2014年6月22日,新安汉函谷关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月到函谷分外明

  盛装该酒汝瓷酒器创意来自“新安八景”之首的“函关晓月”,其有“月到函谷分外明”之说,说的是由于建关者的精巧建筑艺术,每逢中秋节拂晓,一轮明月能从关楼上、中、下三个洞中同时透过,再配以函谷关秋末周围意境,在皓月当空下赏月引起对亲人倍加思念,导致令前来赏月者络绎不绝,叹为观止。

  汝瓷酒器设计、制作者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刘冬青女士,目前她被国家汝瓷地理标志保护领导小组及国家质量标准化管理局汝瓷和钧瓷的国家标准制定特聘为汝瓷专家,在汝瓷研究上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刘冬青女士深入地研究宋代汝瓷的特点,细致到从显微结构到成色机理,从风格到韵味,从神到形,所做作品都力求再现宋代汝官瓷的神韵。

  她巧妙利用汝瓷胎质细腻、造型古朴大方、工艺考究、以玛瑙入釉色泽独特等特点,将世界文化遗产——汉函谷关整体概念纳入其设计酒器上,酒器主题形制为汉关城楼及月亮造型,呈半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圆状,整个酒器最高29cm,最长16cm,宽4cm,设计容量为500ml,酒器下半部分为一层层状似城墙的条石,居中有一拱形门洞,寓意是函谷关关口,上半部分设计为圆形月亮状,有“函关晓月”寓意,酒器正面、半圆居中是清末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书写的“汉函谷关”四个浮雕字,与酒器背面在对应位置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安教育书画院院长郭延兴书写的“函关晓月”四个浮雕字相映生辉,此外,下方隐显的“中外酒器文化第十三届交流博览会”一行字,表示出该纪念酒器产生的原因。

  酒器瓶盖采用乐器胡琴的上半部分,其创意采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汉函谷关附近考古发掘出独具西域特色胡俑、骆驼俑等物品,东汉兰台令史李尤《函谷关赋》:“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说明汉函谷关当时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关隘,而且还是一座重要的贸易之城,当时东西方使者和客商在此云集,进行贸易。酒器瓶盖胡琴造型上半部分做成弯月状也有“函关晓月”天空月亮寓意,以胡人常用胡琴上半部分做瓶盖也寓示歌颂各民族和平、团结、友爱。

  该汝瓷“汉关晓月”纪念瓶,由刘冬青大师采用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汝瓷仿古亚光薄釉的制作方法,瓶体呈汝窑经典豆绿釉色,整体莹绿剔透,其釉色纯净柔丽,酒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开片秀美,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拂其釉面,汁泽湿润,如同美玉,有如推脂,温润含蓄,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感觉;整个瓶体赋予了它“自然天成”、“典雅静穆”、“质朴淳实”的汝窑文化意味。难怪有位藏友这样描述纪念瓶:“天青豆绿色,绿色瓷中绝。非玉碧如脂,似玉莹如雪。风柔冰可裂,雨过星云乐。相思入梦怀,汝是千年客。”

  九谷佳酿

  器中所盛是“十三朝古都”洛阳海洛商贸有限公司旗下的洛阳万山湖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洛阳醇”酒,其品牌“洛阳醇”是其与洛阳市文化界、考古学家、国家级品酒专家的通力合作,抢救挖掘出能代表洛阳历史变迁的白酒。

  《洛阳醇·酒纪 》:洛川之滨有山,名曰醇林,山侧有泉,名曰醇泉,山下有谷,名曰醇峪。醇山之峪,九谷生焉,九谷者,黍、稷、稻、粱、三豆、二麦也!伏羲之时,天下大疫,伏羲之女名伏儿,居此山采九谷以酿酒,名曰洛阳醇酒,赐万民饮之,时疫顿消,民众尊其为洛神。后先民故视九谷为天禾,又称此处为神谷。

  清朝乾隆年间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南游洛阳,醇林山郑家酒坊掌柜郑如海上贡洛阳醇酒,乾隆皇帝品后大悦,亲书“九谷佳酿”匾额以赐表彰之。现今洛阳醇酒保留了“九谷佳酿”之营养成分,原色、原味、原香,酒体丰满,口感醇厚,郁香回味绵延,酒后不上头。

  作为中外酒器文化第十三届交流博览会纪念酒,它以千年古都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坐拥河洛秀川,笑览醇林奇峰,汲不老之圣泉,承百代之工艺,采醇山之九谷,历四季之风雨,居地丰土、用水佳泉、工艺古朴、选料精细,集四佳为一体的洛阳醇酒为内容,与汝瓷大师精心制作的“汉关晓月”瓶完美结合,缔造出了极具收藏价值和高雅文化品味的传承文明之佳品,有“品洛阳醇,读中国史”之意味。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酒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酒茶艺文化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华棠酒器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