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进口酒不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还逐渐成为一些单位的工作招待用酒。瓶身“外文丛生”的酒标上,再张贴上“某某单位海外特别定制”的标签,总会让赴宴者禁不住对招待单位高看一眼。且不论这进口酒的口感如何,反正请的人和喝的人都很高兴,感觉有面子。
其实有些时候,“特供”“定制”的进口酒,价格可能只在20元/瓶—30元/瓶,品质也远不及国产葡萄酒。但由于一些国产知名品牌葡萄酒的价格耳熟能详、太过公开,在即节省招待费,又不失颜面的情况下,不少单位摆起了进口酒“迷魂阵”。“我们的酒来自某某国名庄,从庄主爷爷的爷爷起就开始做酒,一年产量只有几千瓶,稀有程度可想而知……”在美丽的故事中,赴宴者在微醺中笑逐颜开……
招待用酒瞄上贴牌酒
在进口酒大举进军我国的同时,葡萄酒的保健作用也被宣传得深入人心。作为世界六大健康饮料之一,葡萄酒对于人体健康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十年前,单位接待来访客户,基本没有喝葡萄酒的。随着葡萄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现在几乎每桌都要点葡萄酒。”山东济南一家玻璃制品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先生告诉笔者。
目前,中国葡萄酒人均拥有量不足0.4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升),还不足欧美国家的1%。国内喝葡萄酒的人开始多了,可以说也代表了一个社会的进步。然而,本是高雅怡情代名词的葡萄酒,在中国的酒桌上,高雅早就被“一口连干三个”的凶猛驱赶得无影无踪。
“基本都是把葡萄酒当啤酒喝,在我国情意重不重,看的就是酒喝得多不多,倒三分之一杯摇晃着慢慢喝,那简直是不可能。”陈主任对此也很无奈。如此豪饮之下,一桌酒不喝个七八瓶葡萄酒仿佛不尽兴,单单酒钱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葡萄酒走上餐桌,逐渐替代白酒成为招待用酒的新主角。接下来就是一些单位招待费的迅速攀升直至超标。怎么办?在即节省招待费又不失颜面的情况下,不少单位把目光瞄上了满街林立的进口葡萄酒酒庄,摆起了进口酒迷魂阵。
“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一些国产名牌葡萄酒的价格很透明公开,优选级的多少钱、特选级的贵多少,逛超市时一目了然。价格低的产品款待客人感觉不上档次,太贵的产品单位又承受不起,所以就选择了价格千差万别的进口酒,这个尴尬就可以避免了。”同样每天都为单位招待费用精打细算的青岛某建设集团综合部张部长表示。
从2008年初开始,他们通过青岛红酒街的一家进口葡萄酒商,从澳大利亚定制了两款原装进口酒。“一款68元/瓶,高档些的128元/瓶,按照要求后边酒标改成了我们单位‘海外特别定制’的签。”张部长介绍说,“进口酒商告诉我们,该酒庄所种植的葡萄品质非常好,酒庄已经运作好几辈人了,每年限定8000瓶的产量,很稀有。我们就把这些再转告给客户,无形中就抬高了酒的人文档次和身价。”
后来张部长供职的这家建设集团也嗅到了进口酒的商机,2009年春节前,他们集团成立了自己的葡萄酒事业部,通过外贸公司从澳大利亚、南非、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外酒庄直接进口一些葡萄酒然后进行贴牌,价格比通过代理商更低。
“不仅自己单位使用,去年对外还销售了300多万元,抵消了集团所有招待花费还有些盈利。”张部长告诉笔者,“你说进口葡萄酒的利润有多大。”
定500瓶即可贴特供标
在进口酒大举进军我国的同时,葡萄酒的保健作用也被宣传得深入人心。作为世界六大健康饮料之一,葡萄酒对于人体健康的价值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越来越受到认可,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十年前,单位接待来访客户,基本没有喝葡萄酒的。随着葡萄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现在几乎每桌都要点葡萄酒。”山东济南一家玻璃制品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先生告诉笔者。
目前,中国葡萄酒人均拥有量不足0.4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升),还不足欧美国家的1%。国内喝葡萄酒的人开始多了,可以说也代表了一个社会的进步。然而,本是高雅怡情代名词的葡萄酒,在中国的酒桌上,高雅早就被“一口连干三个”的凶猛驱赶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