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痛失中国市场份额 澳葡酒借品酒室模式加强渗透
来源:  2015-12-21 08:12 作者: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在英美等传统市场的不断失利,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商把酒庄的品酒室(Cellar Door)销售模式搬到了中国,通过开设葡萄酒俱乐部和品酒会等方式,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以期弥补在其它主要市场的滑坡。

高歌猛进

     对奢侈品牌热情不断上升的中国富裕阶层已成为澳大利亚高端葡萄酒生产商的主要目标。澳大利亚高端葡萄酒生产商奔富酒园(Penfolds)宣布,11月,将在上海举办高端珍藏佳酿Special Bin 620 全球首发会。据悉,这款酒价格与之前的高端产品Penfolds Grange Hermitage相当,Grange Hermitage被普遍认为是澳洲最好的葡萄酒,售价高达550澳元/瓶。奔富酒园(Penfolds)全球品牌总监Sandy Mayo表示:“我们以前从未在中国举办过类似的首发会,这意味着奔富市场战略的转变。”

     随着中国人对进口酒兴趣的不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10澳元/升以上的澳洲酒的最大市场。2010年,中国市场葡萄酒进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61%。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Australia)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对10澳元/升以上的葡萄酒进口量接近美国和英国两大市场的总和,这些酒主要销往宾馆、酒店、高端卖场等渠道。2010年,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瓶装酒超过1.9亿澳元,较上年增长32%。受汇率影响,美国市场进口额下降了20%,英国市场下降了33%。

     位于北京前门的Capital M西餐厅经营者Espen Harbitz表示:“澳大利亚葡萄酒由于果香丰富、口感柔和,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份额下滑

     最新数据表明,在法国酒的步步紧逼下,澳大利亚葡萄酒所占份额显著下降。目前,法国葡萄酒仍然主导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占据了该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澳大利亚葡萄酒所占份额由20%降至16%。

     为了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法国的拉菲和木桐两大名庄均与中国知名人士合作,为酒标注入中国元素,勃艮第名庄也纷纷在中国推出葡萄酒旅游项目及开办品酒会等。“就品牌效应而言,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无疑占主导地位。但事实是,多数人并没有能力消费高端波尔多酒,他们会愿意尝试其它选择。”Harbitz说。

     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滑坡,促使其生产商们发起一项广泛的新营销活动,参与者不仅有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巨头Treasury Wine Estates,还包括南澳阿德莱德山一带的小型精品酒庄。出口对于澳大利亚葡萄酒至关重要。2010年,该国葡萄酒产量达110万千升,在销量不断下滑的同时,今年超预期的葡萄丰收又使过剩局面进一步恶化。

     家族酒庄Bird in Hand已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连和营口开办了两家专卖店,该酒庄欲通过复制其酒庄品酒室销售模式来吸引中国消费者,其主要举措包括在向目标消费者发起阿德莱德原装进口葡萄酒的品尝活动。Bird in Hand酒庄全球销售经理Justin Nugent表示:“品酒室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还是个新事物,中国对超高端葡萄酒的需求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该酒庄的Nest Egg葡萄酒零售价为85澳元/瓶,去年在中国市场销量翻番,达5,000箱。

     除即将发布的Bin 620,奔富还在中国各地开设了高级酒吧,展示其格兰奇、Bin 389、 Bin 407 和Bin 707等系列产品,售价均在40澳元/瓶以上。今年刚从福斯特集团剥离的Treasury Wine是奔富酒园的母公司,该公司称,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了38%。“如果Treasury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进展顺利,增长潜力不可估量。”City Index市场分析师P文章来源华夏酒报eter Esho说。

政府扶持

     亚洲市场对顶级佳酿的追捧使其较其它市场具有更高的利润率。

     今年,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邀请了100名中国进口商、零售商及餐馆业主前往16家澳大利亚酒厂参观,让他们了解该国葡萄酒产区和精湛酿酒工艺。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亚洲区总监Lucy Anderson表示:“这一旅程非常有意义,这些参观者回国后,会把他们的经历与他人分享。”Lucy说,传统的礼品市场一直是增长的主力,但目前迅速增长的中产阶层越来越推宠与葡萄酒消费密切相关的西方生活方式,尤其是曾在海外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士。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与该国政府出口发展机构——澳贸委(Austrade)携手,在中国许多城市举办品酒会和路演等活动。美誉葡萄酒集团(Accolade Wines,原星座集团)总裁Troy Christensen表示:“我不认为中国市场是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的救星。我们在中国市场必须保持谨慎,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不要只把中国作为一个过剩葡萄酒的出口国。”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