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合肥啤酒市场“三强争霸”(1)
来源:  2015-12-21 08:09 作者:

编者按
     随着夏天的到来,啤酒消费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在各大啤酒企业的扩产、并购后,渠道之争、促销之争等变得更加激烈。那么,各啤酒品牌在销售旺季该如何去赢得市场、提升销量?各品牌之间是智慧的较量还是资本的博弈?在渠道及终端建设方面,厂商之间又该做出怎样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从本期起推出的《啤酒调查》系列报道,将带您一同找寻答案。




     6月24日,由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承办的为期9天的“2011中国安徽雪花啤酒节”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举行,在延承“消费者狂欢节”的活动定位和“非盈利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雪花啤酒将重点围绕“更多互动参与、传播啤酒文化”来进行突破创新。

     当各大啤酒企业习惯了在终端市场上“你争我夺”的地盘拉锯战时,资源、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就犹如一个无底洞般,侵吞着规模啤酒企业的利润空间。不过,当已经成为快消品的啤酒以文化的形式再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其传播力和杀伤力将更具“规模性”,无论是青岛啤酒、雪花啤酒还是重庆啤酒,似乎都在忙碌着用这种文化的规模效应来带动市场的放量。

    安徽市场上演“三国杀”

     安徽啤酒市场自2000年开始进入了狂热的并购期。从青岛啤酒收购芜湖大江啤酒,到华润雪花收购蚌埠的圣泉、合肥的廉泉,再到2010年8月重庆啤酒在亳州投产的20万千升产能的一期试产,安徽啤酒市场经历了本土为王、兼并扩张、产能布局阶段后,战略层面的拼杀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和谐的局面。

     《华夏酒报》记者调查发现,在2009年华润雪花啤酒与安徽安庆天柱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合资后,曾经割据一方的怀远圣泉、舒城龙津、合肥廉泉、蚌埠五河的皖啤、阜阳雪地、淮北相王等几家啤酒厂纷纷被雪花收入囊中。来自一家专业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雪花在安徽有78%的市场份额,从总体上看,雪花具有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通过近几年的市场扩张,打破了安徽啤酒市场各品牌盘踞一方的市场格局。而作为安徽省内真正意义上的啤酒节,“雪花啤酒节”自2005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每年的6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开幕,至7月的第一个周六晚上闭幕,固定的时间已经成了合肥啤酒爱好者们自己的节日。据悉,2011年雪花啤酒节开设的“啤酒文化长廊”是一大特色,其宗旨在于传播健康、和谐的啤酒文化。

     同时,在2010年11月,只在淮北生产基地生产,销售地区也只限于淮北市的“雪花纯鲜”啤酒上市。对此,重啤集团有关人士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雪花此举一是为了提高本土的地域优势,抵抗竞品;二是消化成本压力,新产品有提价的空间;三是以淮北为“鲜啤”的试验点,成功后再在其它地市进行复制。事实也正如此,“雪花纯鲜”目前已瞄准合肥,而本次啤酒节则成了“雪花纯鲜”进攻合肥市场的第一个跳板——以节日特供的330ml小瓶装来检验消费者对“雪花纯鲜”的市场反馈。

     2010年,重啤不仅在市场布局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在产品方面也改变了以往高中低一个系列产品运作市场的模式,根据不同的经销商投放不同的产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市场同价位的纸箱产品可以在统一市场投放多支参与市场竞争。2010年调整市场战略的重啤弱化了对合肥等核心市场的攻势,同时面临各厂所在地的根据地市场的沦陷,开始布局安徽更大范围的二三级市场。“雪花的占有率比较高,不过,山城啤酒这几年的终端营销做得不错,他们的竞争策略与雪花不一样,首次送货可以先不收钱,等到第二次送货时才收第一次的钱,这对于一些终端经销商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宁国路上一家龙虾店的老板表示。

     青岛啤酒重点区域以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旗下的山水品牌几乎在全省市场都能看到。

     不过,三大品牌在产品的结构上还是避实就虚,个性化特征都很明显。在麦芽度组合上,雪花努力低度化,以8°P为主,同时辅以7°P、10.5°P,其中7°P和10.5°P就绕开对手抓了个空档;重啤主要在8°P和雪花竞争;而青岛啤酒努力高度化,主要产品集中在10°P;其他如哈啤、燕京、喜力等品牌都在向高度化方向发展。在啤酒的品种上也体现了差异化,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清爽、纯生之外,雪花增加了很多品种,如原汁麦、黄山等,青啤增加了山水、欢动和金质等品种。

     调查发现,安徽人饮用啤酒的口味比较清淡,多以8°P、9°P为主。细分到每个市场上,皖南地区,口味与江浙接近,8°P的比例更大;皖北地区,口味接近河南和山东,9°P的占比更高。但是,在青岛啤酒占优势的芜湖和马鞍山,以老青岛为代表的11°P占有不错的市场。

[1] [2]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