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网因其价格优势引来消费者追捧,重又引出了“渠道扁平化”的话题。通过网络平台,生产厂家与消费者的距离大大缩短,流通环节的费用被压缩,转为对消费者的让利,在这样一个“多赢”的局面下,传统经销商与渠道功能又该何去何从?
鉴于酒类市场正呈现出消费细分的特征,以消费意见领袖为主要目标的高质量服务体系,将主导品牌竞争的格局走势,包括与分销商的对接,核心客户资源的掌控,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文化对接和情感交流。相比于网络平台,传统经销商在这些方面更具效率。此外,新兴的网络平台尚难以满足酒类消费的随意性、临时性等特征;相比于现有的经销商分销体系,网络平台在防窜货、防伪等方面也比较乏力。
基于此,笔者认为,经销商在酒类流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其相应的渠道功能也应与时俱进,或者寻求与网络平台的创新结合,其最终目标在于更有效地传递价值。对于酒这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由产品本身和品牌内涵两部分组成,产品从生产企业的仓库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并不是简单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空间转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沟通和文化诉求的传播。
当传统渠道在网购平台的价格优势面前遭遇尴尬,其功能与服务的强化已成必然。
本月早些时候,由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经销商白酒品酒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在成都召开,针对经销商进行专业的品评指导,旨在使其深刻认识白酒品质的魅力,并把这种品鉴欣赏的能力加以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经销商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只是卖酒,而是文明饮酒的倡导者、新型酒文化的传播者。
显然,在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下,低价固然是卖点,但主导酒类市场竞争格局的因素更侧重于文化的、体验的优质服务。通过品酒学习,经销商收获的正是这种能力。这也意味着新兴的平台模式不能彻底取代传统渠道。理性的“扁平化”应该是将各种渠道环节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比如物流配送、终端资源、消费意见领袖的人脉资源、优秀流通企业的品牌效应,当然也包括网购平台的价格优势,最终让消费者感受到酒类产品带来的精神愉悦。
由此实现的转型和提升,将是酒类经销商未来的生存之道,也是渠道功能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