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茅台价值超过轿车,一瓶1968年产茅台拍出13万。13万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是可以解决住房,可以对付大病的“救命钱”,而在拍卖现场它仅仅是个“数字”而已。
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个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背后有一个很大的“社会补丁”,它需要全社会去关注。如果我们无视或漠视这种落差,我们将会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对于一瓶茅台酒拍出13万的高价,谁也无可厚非,它值。市场经济下,茅台酒的价值体现出来了。一个是这个酒太少,物以希为贵;二是茅台酒不仅仅是一个饮料,它还代表一种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文化值钱,众所周知。三是市场透明,在这样的环境下显现的价格,是合法合理的价格。
虽然对一瓶酒的价格高达13万无可厚非,但是,它背后隐藏的“社会补丁”我们需要警惕,相关部门应该拿好“针线”,及时地补上、补牢。我们的税收制度是否对于如此高消费有科学合理的调节?这样的消费群体是否同样具备高水平的道德慈善之肠?对于酒类的消费引导出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外,其他社会引导机制也应该跟上。
13万毕竟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它的出现,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它的合理性,每个社会岗位上的人都应该考虑它的作用力,使之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