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一致认为,在不久前由《华夏酒报》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上,温州加快建设“中国葡萄酒集散基地”的提议,有利于正确引导葡萄酒产业链的发展,普及健康的葡萄酒文化,规范葡萄酒流通秩序。
在浙江温州,很多葡萄酒不是用来品的,而是用来拼的。这一拼,就拼出一个火红的葡萄酒市场来。
“多年前,红白喜事、聚会等酒桌上主要摆的是白酒和啤酒,但现在的酒桌上流行摆的是少则三四百元/瓶、多则数千元/瓶的进口葡萄酒。”温州某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建华说。
温州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亮表示,2007年左右,葡萄酒越来越受到普通家庭消费者的欢迎。当时,很多华侨商人都投身到进口葡萄酒行业中,各种媒介广告铺天盖地,葡萄酒庄、酒窖越开越多,消费者也逐渐迷上了洋味儿十足的葡萄酒,不少人还成了颇有心得的葡萄酒品尝者。
笔者从温州市工商局了解到,温州市目前注册“拉菲”、“卡斯特”、“玛歌”等洋名的葡萄酒庄、酒窖有180多家。徐亮同时透露,一些注册为烟酒行的商家眼下也纷纷转型成了酒庄、酒窖,温州市场上的葡萄酒庄、酒窖实际上已超过200家。而那些兼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售葡萄酒的超市、批发店、便利店等更是难以统计,业内人士估计有几千家。另据温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8月,葡萄酒进口数量501.7万升、货值1676万美元,占浙江省同期进口的49.1%。2009年全年,葡萄酒进口数量521.6万升、货值1832美元,占浙江省进口的62.3%。3年来,进口数量与货值均居浙江省首位。
“这些进口葡萄酒基本上都在本地消化掉了,以温州常住人口800万计,几乎一人可分到一瓶750ml的进口葡萄酒。”徐亮透露,温州人对葡萄酒的热情,让国外的葡萄酒商也啧啧称奇。
“假洋酒”浑水摸鱼
葡萄酒多了,难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人以次充优、浑水摸鱼。
笔者走访了温州市区20多家酒庄、酒行,常会看到CASTEL、卡斯特和LAFITE、拉菲、拉斐这类相似度很高的门店招牌,而一些销售人员也说不清彼此之间的区别。
据公开资料显示,1982年的LAFITE已经卖到5万元以上/瓶,相当于一辆比亚迪F3小轿车。温州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林小芬介绍说,国内9成以上的拉菲或拉斐酒都不是真正的LAFITE。而笔者从国家商标局查询到,拉菲、拉斐、拉菲特、拉菲堡等商标同样也被中国人注册,近似的超过200个,可想而知,这些酒未必来自法国LAFITE。
“国内特别是温州市面上,各种牌子的真假葡萄酒充斥其间。”业内人士表示,这不仅让葡萄酒真品牌价值受损,也容易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