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假洋酒内幕:豪华马甲下的龌龊
来源:  2015-12-21 08:01 作者: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花高价买来的进口葡萄酒,饮用之后身体却产生不适。

  连日来,记者陆续接到一些山东省烟台市消费者报料,反映烟台进口葡萄酒市场问题多多,比如以次充好,傍名牌,乱标价等。

  为此,记者暗访了烟台市的一些超市、洋酒行、烟酒店发现,经过烟台市工商行政执法部门的持续整顿,烟台市进口葡萄酒市场较为规范,但仍存在定价较乱、未经授权私自灌装勾兑等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杯下肚上吐下泻 洋葡萄酒也有假?

  丁先生在烟台市莱山区某快递公司上班。今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丁先生和两位同事到酒吧玩,点了三杯法国葡萄酒。回家后,丁先生感觉头和肚子很不舒服,上吐下泻,折腾到后半夜才睡着。第二天,丁先生一打听,两位同事喝完酒也有些不舒服,但没有自己这么厉害。

  丁先生认为,那天晚上自己喝得并不多,而且俩同事也不舒服,这就不是偶然了,肯定是酒吧的葡萄酒有问题。当晚,丁先生再次来到酒吧找老板,提出自己的疑问。酒吧老板表示,他同情丁先生的遭遇,但如果每个顾客肚子疼都说是酒不好,那酒吧岂不是要关门了?酒吧老板说,下次丁先生再来消费,可以给打七折。

  “200元一杯的进口葡萄酒,喝完之后竟然会肚子疼,这到底是什么酒?”丁先生非常不满,可自己又没有证据证明酒吧的法国葡萄酒确实质量有问题,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喝高价进口葡萄酒遭罪,在芝罘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王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几天前,王先生在一家烟酒专卖店花300多元买来一瓶智利葡萄酒,据说是原装进口。当晚,王先生拿出这瓶酒饮用。早上起来,王先生惊讶地看到,自己的脸肿了,上医院检查是喝葡萄酒过敏了。

  王先生觉得不对劲,以前喝的葡萄酒比现在多都没事,这回才喝了三杯而已,怎么过敏反应如此强烈?他找到一位在芝罘区某洋酒行工作的朋友,帮忙鉴别了一下。朋友告诉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瓶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绝对不是智利葡萄酒。

  在许多人看来,进口葡萄酒几乎就是高品质的同义词。然而,消费者却并不知道,进口葡萄酒市场并非如人们想象中得那般美好。

  卖价相差十几倍 洋葡萄酒价格有点乱

  走在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进口葡萄酒。商场、超市、洋酒行、烟酒店,进口葡萄酒足以让每个前来选购的顾客头晕眼花。

  如果要问,这些不同国家、品牌的葡萄酒有什么差别,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

  在芝罘区南大街某大型超市,记者看到,这里单独设有进口酒专柜,其中也包括来自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进口葡萄酒。记者从超市一位导购员口中得知,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情况不是非常理想。“现在消费者更喜欢国产葡萄酒,进口葡萄酒一般是外国人来买的比较多,消费者可能对进口葡萄酒还不是很认同吧。”

  记者注意到,在超市柜台里摆放的进口葡萄酒,价位并不算很高,大概200元左右。应该说,这个价格在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之内。那么,为什么烟台消费者对此反而不太感冒呢?

  “很多人对进口葡萄酒一无所知,而卖酒的人同样也说不出所以然。”芝罘区某酒吧的工作人员小刘说。小刘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酒吧里的葡萄酒比外面贵,甚至一杯就好几百元,但还是有很多人喝,而超市里、烟酒店里一两百元的进口葡萄酒无人问津”,因为大家都不懂。小刘说,不管是超市还是烟酒店,卖酒的人对进口葡萄酒完全不了解,哪种好、好在哪里,说不出来。消费者听不到有用的信息,只能自己判断。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觉得进口葡萄酒很高贵,几千元、上万元才是正常的价位,超市才卖几十元,肯定是假货。

  在华茂街、北马路的几家烟酒店里,小刘的话得到了印证。记者表示,想买一瓶澳大利亚的黄尾袋鼠葡萄酒,但店主说从没听过这个牌子。随后,店主又拿出另一个牌子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向记者推荐,记者希望店主能介绍一下这种葡萄酒好在哪,店主说,他只知道国外的葡萄原料比国内好,至于其它的就说不出来了。

  当卖方连酒的基本信息都不掌握,消费者只有自己判断。于是,“越贵越好”便成了许多消费者选购进口葡萄酒的唯一标准。在南大街从事酒水生意的何先生表示,据他了解,有些人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这一心理,把本来很便宜的进口葡萄酒随便定价,定得越高消费者越放心,反而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其实,葡萄酒的价格和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价格高的酒品质就一定很好,”蓬莱一家酒业公司负责人李茂林认为,现在烟台市场上很多葡萄酒品质都不错,价格也不高。其他一些酒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消费者不应“以价论酒”。

  何先生认为,其实大多数进口葡萄酒成本并不高,也就是十几元人民币,去掉关税和分销商的加价,拿到超市、烟酒店里卖,价格200元以下是正常的。何先生还说,如果到网上去买进口葡萄酒,甚至可以买到10元的,不排除有假货,但起码能说明,进口葡萄酒在价格方面有点乱。

  未经授权私自灌装 “名酒”产自小作坊

  有的消费者花上千元买到一瓶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感到很高兴。可是,这上千元的葡萄酒真的产自波尔多吗?

  目前,烟台市有上百家生产葡萄酒的正规企业,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也有一些类似于“皮包公司”之类的小厂家。这些企业通过从国外进口葡萄汁,私自加工、分装,再贴上一个法国或者澳大利亚的标签,一瓶“进口葡萄酒”就这么诞生了。

  烟台市曾多次对这些小厂家进行突击检查。在执法人员的印象中,这些“皮包公司”有的连像样的生产地点都没有,只是在一个环境极差的条件下,拉过来一个大桶,里面盛满了不知从何而来的葡萄汁就开始进行加工和灌装。“这些皮包公司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有时候,只用一两个小时就生产出数十瓶甚至上百瓶‘进口葡萄酒’,可想而知,它的质量又能好到哪里去?”

  对这种行为,有关部门当然是坚决打击,以维护烟台市葡萄酒业良好的发展面貌。

  需要指出的是,灌装生产进口葡萄酒并不是违法行为,相反,它是进口葡萄酒在国内销售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国内商家分装生产进口葡萄酒,必须得到国外酒供应商的授权才可。

  业内人士介绍,无论是灌装还是贴牌,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必须得到相应的授权,而且还要具备一系列手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要一应俱全。这些小厂家私自灌装、勾兑、贴牌生产出来的酒,由于缺乏正规手续,想要进入正规的大商场和超市不太可能,因此,它们主要流向要求不是很严的餐馆、饭店、烟酒店,还包括一些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除了在本地自产自销外,还有一部分流向了南方市场。

  记者在芝罘区一家洋酒行里看到,几种法国葡萄酒,瓶身上下连一个中文都看不见。洋酒行工作人员表示,正因为是地地道道的原装进口,所以才没有中文。

  对于这种情况,芝罘区二马路某洋酒行负责销售的王女士认为,进口葡萄酒没有中文标签,一旦被工商部门查到是要处罚的。记者了解,经过海关检疫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的进口葡萄酒,都会加贴中文标签,明确标明产品配料成分,经销单位的地址、名称或是在中国的总代理商的地址和电话等。如果上面连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原料、产地都不写,很有可能是在国内勾兑、贴牌的。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