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南省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接到了多起售卖假酒案件的投诉。海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06年按照国家《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加强酒类管理后,海南省酒类市场秩序有了好转,不过酒类监管明显显得薄弱,假冒伪劣酒不断充斥市场。”
假酒屡禁不止 “我国对烟草的管理力度比较大,但假烟仍不绝于市场。对酒类的监管在立法、机构设置等方面远不及烟草,可想而知假酒问题的严重性。”海南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处长李龙生在谈及海南省酒类市场状况时如此介绍。
据了解,目前海南省酒类流通批发零售已在册登记备案的经营户约有2万余户,登记经销酒类品牌为500多个。海南省商务厅商务综合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发现,海南省因监管不到位违规销售的品种大约有数百种,各市县几乎都不同程度涉及有假冒国产名优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等,以及各种假冒洋酒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杰克丹尼等,同时还有一些没有或伪造QS认证的酒品、违规添加药材的保健酒、小作坊生产的劣质酒、酒店或餐厅自行浸泡的没有商品标识的药酒。
“巨大的市场利润,吸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引着众多的造假酒者铤而走险,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海南省商务厅商务综合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除力加啤酒、椰岛鹿龟酒、海口大曲和本土的山兰玉液等外,海南省目前绝大部分酒和酒基是由内地调进。如此巨大的外地酒市场份额,以及制售假酒的高额利润,致使制售假酒者挺而走险,屡禁不止。在执法人员所查获的假酒中,基本上均为假冒的外地品牌酒。
管理力度不够 在2006年商务部出台《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前,海南省对酒类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个空白,是国内不多的几个没有制定酒类管理办法的省份。进入到2006年后,海南省开始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海南省酒类市场进行监管。按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海南省对酒类的管理主要为两方面,一是酒类经营者需到当地商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二是建立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当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相当于给酒设置了一个身份证。
李龙生介绍,这两种酒类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海南省酒类市场秩序,不过由于立法、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等上的不足,海南省酒类市场仍旧问题重重。
一方面,海南省尚未制定地方性法规来加强对酒类的管理,管理力度不强。而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酒类商品实行管理和专卖,并成立了相关机构。但海南省酒类管理政出多门,涉及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卫生等多个部门,且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酒类管理在人员、资金等配备上也不足。
同时海南省酒类商贸业发展主体不强、商品流通不畅,特别是农村酒类消费市场的连锁网络建设更显得空白,一些假冒伪劣酒乘虚而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制定规范酒类经营者和酒类流通秩序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有效管理、利于规范流通酒类安全的制度体系;成立酒类管理办公室,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环节衔接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海南省放心酒工程活动,继续开展创建“放心酒示范店”活动,把“放心酒示范店”的建立作为加强酒类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来抓,规范放心酒示范店评审、监管、控制机制,并采用现代物流的配送模式。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