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市场 > 正文
爱也终端 恨也终端——透视酒水销售市场的“黑洞”(1)
来源:  2015-12-21 07:59 作者:
  在现在的终端销售过程中,没有哪个商家能避免被销售终端狠宰的命运。天天我们都在谈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扩大市场份额,但是终端进场费这个问题,是谁也突破不了的“瓶颈”。每年年终总结,企业、商家进行账务结算,那些天文数字的市场投入,让每个企业、商家叫苦不迭。大比例的盈利都被市场终端吃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酒水销售终端的进场费问题。

   先还原一个的真实场景:夜色下的某地饮食一条街,身穿各个不同啤酒、白酒、饮料企业制服的促销小姐穿梭在数家大排档的客人中间,一边向客人介绍产品,一边帮店方做些端茶倒水,迎客送客的事情。饭店老板自己说:“现在我经营的生意,不光有人出钱,还有人给我出力,我都快不用请服务员了,促销员都是企业自己请的,他们发工资,还有销售提成。”
 
  现状

  现在各个品牌竞争是刀光剑影,终端的地位被这些商家越捧越高,他们也越来越牛气。进入终端不但要交上柜费还得上促销,不上促销你的产品很难销售。像大型酒店,都是酒水销售的主战场,为占据终端市场,各个企业都被逼迫陷入“商业贿赂”、“买断销售权”的黑洞中来。

  这个黑洞实际上都是这些企业自掘坟墓,终端成了香饽饽,酒水企业就争相提高优惠的利润政策。结果,终端就变得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门槛越来越高,企业的投入越来越大。

  从事酒类销售的人都知道,做市场应该从终端环节做起。但酒类销售人员间还流传一句话:爱也终端,恨也终端。他们所指的终端包括酒店、饭店、商场、超市、酒吧等。爱,是因为这些地方能产生大的销量、品牌效应、效益及丰厚利润;恨,是因为这些地方有着名目繁多的收费,一般企业商家对于市场开发中的合理费用支出都在情理之中,但是终端的进店费最让他们“心痛”。 

  今日,在酒水销售市场“进场费”已成了独特的“潜规则”。企业自身往往无力抗争,为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只能选择屈从。

  目前的国内市场,总的来说,是商品供大于求。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前提下,会形成零售商——诸如酒店、超市、商场、大卖场的优势地位。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掌握着有限通道资源的零售商,和竭力争取在更多的酒店、超市、商场等出售自己商品,并力求在每一酒店、超市、商场的最佳销售地点出售自己商品的供货商之间存在的“狼和羊”的关系了。

  我们在培训课程里所学的“客情关系”、“服务至上”的理念,在狮子大开口的终端面前成为一种矛盾的对立。只要一声令下,酒水商家就得乖乖交钱,有时连单据都不开,所订立的合同、协议也都变成了一纸空文,钱装到人家袋里,得看人家脸色行事。

  就拿啤酒行业来讲,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卖越低,生产和销售高档啤酒(零售价格6元/瓶以上)成为众多厂家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地方啤酒品牌,目前的国产品牌产品零售价格跨度一般为1.5元/瓶—10元/瓶,它们期望通过高档啤酒的增量来增加企业利润。在价格战和促销战把企业拖到无利甚至亏损边缘时,企业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一旦开始运作高档啤酒,企业才发现问题多多,高档啤酒做起来远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

[1] [2] [3] [4] [5]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