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可以从酒吧找突破口
谈到中国酒吧充斥洋酒的现象,巴黎“葡萄酒馆”老板内如勒斯说,这也许反映了一种时尚,有利于国际交流。但也有一位法国女性朋友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富裕了,需要以洋酒特别是昂贵的洋酒来显示身份和财富,并以懂洋酒来炫耀自己的品位。她告诉记者,很多法国人也是这样,对各种外国酒津津乐道,无非是想显示自己属于“资产阶级”的一员。蒙古国的其其格是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女白领,曾在中国留学,她的感觉是,中国的酒吧文化缺少“中国元素”,作为最大的白酒生产国和消费国,酒吧里却看不到中国本土酒的品牌,这让他们这些外国人对酒吧老板的做法感到不解。她认为,有些中国人也不是真正喜欢洋酒,只是觉得喝了洋酒自己的身份就提高了,尤其是当年轻人与朋友在一起聚会时,这种虚荣心理更为膨胀,这完全失去了品酒休闲的真正意义。而蒙古人却不同,大多数还是喜欢喝本国产的白酒和啤酒,因为那是他们真正喜欢的。
杨清山认为,随着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慢慢地会有一些低度的、淡雅香型的白酒,经过一些调配,能够适合消费者在酒吧里饮用。在广东东莞的酒吧里就出现过这样情况,是一些台商带过来的一种饮酒方式,而且这种调配的白酒比洋酒更加经济实惠。
经营酒吧的杨先生说,刚传入中国时,很多人对它没具体概念,现在随着去酒吧消费的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客人也提出,希望中国的酒吧本土化。和外国人比,中国人开酒吧从硬件和软件上毕竟都跟不上。在上海和北京已经出现了一些类似酒吧装修风格的“餐吧”,比如通过灯光的变化营造不同于传统中餐馆的氛围,它们走的是“酒吧中国化”的路子,在客人品尝中餐或西餐时,也可以喝一些高度的中国白酒。
对于中国能不能像韩国、日本那样,专门开可以喝本国酒的酒馆问题,专家认为“可行性比较低”。杨清山说,中国人喝白酒喜欢干杯,一饮而尽。高度数的白酒,一般人喝不了几杯就喝不下去了。对其他一些人来说,喝白酒这样的烈酒还有心理负担,喝多了很难受。他进一步解释说,饮用习惯问题是最难解决的。同样,在夜场里受年轻人推崇的“芝华士”等洋酒,也曾经试图打进中国的餐馆,但是始终无法突破。东西方长期形成的酒文化,以及消费观念和习惯很难在短时间里改变。酒吧文化本身是舶来品,白酒在酒吧中如果能先当上“配角”就已经很不错了。杨清山建议:“中国的白酒生产商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当下的酒吧文化,研发出适合在酒吧饮用和销售的白酒品类。比如在包装、口味、文化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再加上文化宣传和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中国白酒进入酒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少中国人在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找出路,但中国白酒面临的竞争势必十分激烈。在酒业进出口问题上,连俄罗斯的伏特加、法国的葡萄酒都面临很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据记者了解,中国白酒在韩国很有市场,很多韩国人都能叫出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中国名酒的名字。在韩国的一些中国食品店里,韩国人买的最多的就是中国白酒。但中国白酒并没有出现在韩国的酒吧或餐馆里。许多蒙古人也喜欢喝中国酒,对北京二锅头以及内蒙古生产的草原白、河套王等品牌都比较熟悉。遗憾的是,中国白酒至今还未通过商业途径进入蒙古国,不要说酒吧里见不到,连各大商场也没有。有业内人士认为,蒙古国目前不允许进口中国白酒,原因是担心价廉物美的中国白酒一旦进入蒙古,可能会冲击蒙古本国的制酒业。
本国酒在多国酒吧唱主角
说高度酒不能进酒吧,可能还是多数中国人的看法。在俄罗斯,酒吧里有40度左右的威士忌和龙舌兰,但卖得最好的还是俄罗斯产的度数更高的伏特加。莫斯科大学的学生萨沙经常光顾酒吧,他表示普通的青年酒吧一般女士都是免费,男士收费500卢布左右,大概20元人民币左右。萨沙说:“我们去一般就是点伏特加和啤酒,很少点国外的白酒,可能是喝不习惯吧。”曾在中国工作过的俄罗斯小伙伊万告诉记者,俄产伏特加种类太多了,不懂酒的客人很难分辨优劣。他曾看到中国一些城市的酒吧里用价值不到百元人民币的廉价伏特加调制鸡尾酒,而这种酒在俄罗斯已经不太受欢迎。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酒吧经营者觉得国产白酒价格透明,购买方便,远不及洋酒来的利润高。其次,中国酒吧的消费群体多以青年“小资”为主,更追求情调,而不是实惠。
在韩国,西式酒吧、传统酒馆和路边小摊都是喝酒的好去处。上世纪7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发展,酒吧在韩国走向大众化,而此前,西式酒吧主要集中在美军基地和高校附近。据首尔大学路附近的一家酒吧老板介绍,洋酒比较贵,主要是一些职场上的人和到外国留学过的人喝,啤酒比较适合年轻人的消费水平,当然大学生偶尔也会去尝试一下洋酒。此外,韩国酒吧用传统烧酒勾兑出的鸡尾酒别具特色,很受年轻人青睐。韩国人还特别喜欢喝“炮弹酒”,最初是学美国大兵在啤酒里放上洋酒,以求“速度”或“刺激”,但现在,韩国人改良了“炮弹酒”,用韩国原产的“真露”烧酒代替了威士忌。在韩国的传统酒馆,米酒现在是绝对的主角。从去年开始,韩国又兴起一股喝米酒的热潮,连总统李明博都表示在宴请外宾时会首选传统米酒。韩国媒体也反复宣传米酒对皮肤有保养作用,为米酒随“韩流”走向海外造势。值得一提的是,当大量洋酒随酒吧开业进入韩国后,米酒曾消沉过几十年。在路边小摊,韩国人喝的主要是传统的烧酒,再点上一个泡菜汤或炒年糕。
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虽然没有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的“酒吧街”,但它每条街上一定都会有酒吧。据蒙古通讯社的同行扎娅介绍,蒙古“泡吧人”一般喝蒙古APU、MCS等大公司生产的啤酒和白酒,最著名的品牌是“成吉思汗”。此外,也有人喜欢国外各种品牌的威士忌和葡萄酒。蒙古的酒吧,最能体现“洋气息”的是播放的音乐,几乎都是欧美最流行的音乐,这一点,与中国一些酒吧放些本国的经典老歌或中英文混合的歌曲不同。
法国是世界头号葡萄酒生产国。《环球时报》记者在巴黎的几家酒吧转了转,发现法国葡萄酒可谓独领风骚,无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或粉葡萄酒都是纯法国品牌。在巴黎想品尝外国葡萄酒,只能去意大利人开的酒吧。名为“葡萄酒馆”的酒吧老板内如勒斯说,店里所有的酒都是他亲自从法国各地的酒庄精选来的,在酒馆酒窖里他存了180个品种的2.8万瓶葡萄酒。记者在法国生活多年的感受是,法国是一个葡萄酒文化深入每一个家庭的国家,一个视品酒饮酒为艺术的国度。在法国,喝国产葡萄酒已经成了一种社交手段。
在一般的法国酒吧里,法国香槟酒也是开胃酒里的“王者”,其次才是产自苏格兰、爱尔兰、荷兰等地的一些开胃酒。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高档酒吧中,记者还看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威士忌,这也许和这条街的国际旅游定位有关。法国酒吧里的啤酒本土化的特点相对不明显,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法国人自己早就离不开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地的啤酒了。
中国酒吧里缺点什么?答案首先就是缺少了中国本土产的酒,特别是白酒。这个现象可能是中国酒吧文化中特有的。不管是俄罗斯、法国等欧洲国家,还是蒙古、韩国等邻国,在这些民众同样喜欢喝酒的国家,都可以看到本国酒在酒吧里唱主角,或者至少与洋酒平起平坐。为什么中国酒吧里独独少了中国酒?为什么中国白酒受到周边国家民众的欢迎,却不能体面进入当地酒吧?对酒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中国品牌战略学会首席专家杨清山对《环球时报》说,尽管酒吧本身是一个舶来品,但它却是酒类产品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占领酒吧这部分市场份额确实是许多中国白酒生产厂家梦寐以求的,但受“泡吧人”多少崇洋的消费心理以及中国人独特的饮酒文化、国酒口感等因素影响,中国酒首先要争取的是,进行调整后做好酒吧里的“配角”。
在酒吧喝中国酒少了种气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大都市都有了知名的酒吧一条街,形成了独特的酒吧文化。“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在北京名气很大,5月5日凌晨,《环球时报》记者到那里的两家酒吧消费。在名为“逗号”的酒吧中,调酒师表示只能提供二锅头、长城干红和青岛啤酒为数不多的中国酒。二锅头主要是有些老外点名要喝。另外一家酒吧明确表示没有中国白酒。在这些酒吧,卖得最好的还是威士忌等洋酒。记者还电话询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西路的一家酒吧,是否能请外国朋友在酒吧喝到中国白酒。接电话的服务员很客气地说:“不好意思,这里没有国产白酒,都是洋酒。”当记者表示遗憾时,对方又很客气地说:“在这里可以喝国产的啤酒。”
杨先生在北京动物园附近经营着一家酒吧,谈到为什么中国酒吧很少卖中国白酒的问题,他告诉记者,酒吧本身就是舶来品,从中国人的心态上来看,它代表的是一种西方消费文化,所以喝洋酒是首选。而白酒,国人心中一直把它作为亲朋聚会,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必喝的酒,代表的是传统文化。所以,多数来酒吧的人和酒吧经营者认为,如果在西式酒吧中主喝白酒,给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感觉。他认为,这里面没有太多崇拜洋酒,轻视白酒的成分。
中国品牌战略学会首席专家杨清山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白酒在中国酒吧里的“点击率”比较低说明,在酒文化消费上,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崇洋的心理肯定是存在的。现在的年轻人视野开阔,一些外来的文化更容易在他们身上产生影响。但他强调,中国白酒在酒吧中很少出现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与中国白酒的特性有关系。杨清山说,按照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高度白酒被视为佐餐用的酒精饮品,一般在餐馆中销售,而酒吧文化更重要的是娱乐休闲性,一些“酒精含量不高的,具有浪漫、放松气氛的”酒比较适合在酒吧里销售。同样,有酒吧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从酒本身品质的对比上看,中国白酒度数偏高,在酒吧喝五六十度的白酒会缺少一种氛围,而洋酒最高也就是三四十度,口感上能被包括女性在内的大多数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