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仍然交出了一份称得上是漂亮的成绩单,对于过去的2009年,中国零售业是有理由自豪的。短暂的观望过后是更厚重的发力,企业的信心和实力均有所提升,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行驶。
然而,危机是否已经过去?谁也不知道答案。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也无人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答案到底在哪里?全球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触底?如果危机持续,中国的经济还能继续一枝独秀吗?中国零售业在2010年究竟将何去何从?我们需要从一些规律与现象的分析中,找寻答案。
我们有坦然面对的准备,不惧一切恶劣的环境与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也更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去找寻前行的轨迹、脉络与趋势。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2010年,中国零售业正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
预测 1:企业开始发力拓展
零售企业是最有资格率先发力市场的。
2008年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使得零售商开始放缓脚步,睁大眼睛观望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及市场行情的变化。一来年,零售企业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保持了增长,当然,2009年利润有所下滑,但这并不会成为影响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好转,零售商的信心开始恢复,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测向好,零售企业将重新驶上开店快车道。随着以华润万家、物美为代表的零售商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大踏步行进,2010年,零售企业发力市场已成必然趋势。
预测2 :“争夺”三、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既有的网点和市场份额已基本被蚕食。目前在大卖场领域,一、二线城市已基本被外资零售商、内资大型零售商及一部分区域零售龙头牢牢占据,外来者现在再想切入已经很难。因此,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主要战场。尤其是中部和西部一些三线城市,已经吸引着诸多大型零售商的目光, 2008年一些外资零售商主要就围绕这些市场在扩张。
目前已经有更多的零售商制订好了进军这些市场的战略和计划,箭已上弦。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提醒的是,外资零售商已经走在前头,本土零售商需要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否则将与一、二线市场的发展轨迹一样,在三、四线市场的拓展中仍然处于被动局面。
预测3 :区域龙头异地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尤其是中小零售商从2006年底开始战略大转折,即从一味注重规模的盲目扩张开始调整为做强区域市场。在当时很多零售商因盲目扩张的战略失误而倒在市场竞争中时,这一战略及时“保”住并助长起来了一大批中小零售商。
但这一战略在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后,可能将于2010年迎来新变化。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内外资零售巨头的围棋布局发展,这些各地的“龙头”开始担忧,如果不与时俱进,创新变革发展,就有可能固步自封,再过几年就可能被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挤垮,或者被自己打败。因此有实力的区域龙头企业将会重启异地扩张的步伐。
事实上,从2008年起,武汉中百和福建永辉就以进军重庆的成功向业界证明,有足够的实力和理性、正确的战略,区域零售商完全有能力走出去。2009年,永辉甚至迈出了向北京市场进军的步伐,而且成效斐然。山东的家家悦也从威海走向省会济南。中国区域零售商的走出去战略正在成形,可以预测,这一趋势在2010年将更加凸显。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小零售商而言,调整好企业的内部结构,创新体制和机制,练好内功,做实、做精、做专区域市场仍将是其应该坚守的发展战略。
预测4 :外资企业借机抄底
很多专家在2008年底预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将会大为减速,但一年过去了,这种预测被证实是错误的。事实上,这些外资零售商减缓了其在本国市场上的扩张,却唯独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
如沃尔玛在2009年一反常态,1月至9月就开出35家新店,包括家乐福、TESCO等外资零售巨头都在中国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频繁选址,密集开店。种种迹象显示,外资零售商正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试图打造出一个网点的“包围圈”。中国经济的高挺和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2010年,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只会更快,抄底中国零售业的意图也将更加明显。
不过,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也在发生变化。2009年,台资零售企业大润发销售超过家乐福,一举跃为外资零售在华霸主已无悬念。目前,沃尔玛加上好又多的门店也已经超过家乐福。新一轮大卖场“老大”的残酷竞争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