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活力造就消费奇迹
无论是10多年前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是去年发作的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一个人口逾千万的大都市,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增长的。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28亿元,同比增长8.3%,只不过去年以来增长幅度小了点。但是每年葡萄酒的消费额没有减少,仍然占到了全省份额的四分之三。在广州的天河城商场,每天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凡是居住广州经年的人,都会感觉到广州有别于其他国内大城市,它不像北京政治味儿、文化味那么浓,也不像上海那么洋气和精打细算。这里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天南海北无所不有,各色人等,各种现象,各种观点鱼龙混杂,不知道是本地人把外地人同化了,还是外来人把本地人同化了。10多年前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广”经常可以碰到,现在则很难遇到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广”了。广州的包容性令人侧目。
濒临港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加上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秉性,对什么都勇于尝试,让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充满自信。到底能创造多少消费奇迹,没有人能够准确计算,可是显而易见,所有酒商都不会、都不想、都不可能在广州缺席。
多元人群的多元葡萄酒消费
在这个不产葡萄酒的地区,形成了国内葡萄酒消费最火的市场,在这个不产葡萄酒的城市,却不断地让葡萄酒商们有意外的收获。
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据广东海关数据统计,广东葡萄酒进口在经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进口量已突破1000万升大关。恰恰因为进口酒的不断进入,使得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权,加剧了国产品牌的竞争,市场变幻莫测。
广州消费群体组成多元化,广州葡萄酒市场也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地道的广州人花钱比较理性,一般不会为了面子花无谓的钱。
居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是地道的广州人,家里条件相当不错,父亲做生意,是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波,15年前只有二十出头的她就有了私家车,可是她从来不摆排场,开车只是为了出行便利,对于名牌、贵重物品有自己的购物观,“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她的原则。她是一家葡萄酒俱乐部的会员,她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她只是享受葡萄酒以及葡萄酒带来的愉悦感,消费时也只选中低档价位的,对于价格昂贵的分杯尝尝而已。
倒是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到广东打天下的新客家人,财富积累速度快,好面子讲排场,消费大手大脚。只要是场面上的事儿,总是做足了份儿。
至于归国华侨、港澳台同胞、长期因商务或工作居于广州的外国人,因为他们原住地物价比广州高,自然就要讲究些,成为带动高端商品消费的主力。笛木是一位日本华侨,在国内开了三家食品加工厂,他习惯消费来自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圣怀特和玛丽莎。他对圣怀特那淡淡的矿物质味儿和浓郁的水果香气已经有了依赖,所以不管到哪里,总是要选择它。
对于是否购买某一款品牌的葡萄酒,起决定因素的是价格,习惯居次。大多数喜欢葡萄酒的人希望品尝不同的酒,体验葡萄酒的成长及衰落过程。至于葡萄酒与食物如何搭配,九成以上的人对这方面的知识所知不多。